第66章 宋君的‘博学多才’[2/2页]
尘世书生回忆着那时的场景,嘴里念叨着。
“我只记得那是在傍晚,天色半黑,有人将我拉到了路边的小巷子里……”
……
宫城之内,方源正与宋君盘膝对坐。
今天一大早,方源便把他拉到大殿正坐,除了吃饭时间外,方源无时无刻不在给他熏染关于仁义道德的至理名言。
如果寻常儒生能得到方源的教导,一定会欣喜若狂。
但宋君可不好这一口,他听见仁义道德就头大,更别说让他在这高强度上一天的道德课了。
他一早就想翘课,但张鸿之前却警告过他。
如果宋君不能把方源陪的满意,或者因为监视不利让方源溜出宫城,最终惹出什么乱子来,张鸿及其背后的魏国概不负责。
宋君这次之所以能够在面对亲楚派臣子时,表现的如此硬气,全都是因为魏国给了他胆气。
所以哪怕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必须亲自监视方源,确保这位天下风云人物安安分分的留在宫城。
方源对此洞若观火,所以也才会想出给宋君上课的法子来折磨他,逼迫宋君放他出宫。
方源望着对面昏昏欲睡的宋君,突然提高音调说道。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宋君被突如其来的高音吓得浑身一哆嗦。
他苦笑着求饶道:“方先生,算是寡人求你。你能不能别念了?”
方源正色道:“君侯如果不想听,随时可以离开,我绝不阻拦。”
宋君满脸苦色,他问道:“要不先生你看这样如何。只要先生住嘴,待到事成之后,我愿意划出五十里土地赠送给您,作为您的封邑。
到时候,您可以对着方圆五十里以内的民众宣讲您的君子之道。这岂不比对着我这个昏人讲学更有成就感?”
方源哼了一声,拿出戒尺猛敲桌板。
“当初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地,鲁国国君派人找到他,想要把当地的土地送给曾子作封邑。
鲁君说:就用这封邑的收入让您穿上贵重点的衣服吧。
曾子不接受。
鲁君派人反复又去,但曾子还是不接受。
出使的人没办法,于是只能说:这土地不是先生你求别人的,而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曾子说:我听说过这句话,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感到对人家有亏欠,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人家傲慢,纵然你们给予我东西而不对我傲慢,可我自己能不觉得对别人有亏欠吗?
所以,最终曾子也没有接受土地。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了。
如今我虽然在才学上远不如曾子,但依旧想要保全如同曾子一样的气节。
君侯您就不要异想天开的拿五十里土地来羞辱我了。”
宋君一手扶额,满脸头疼的表情:“那先生要如何才肯住口呢。”
方源看了他一眼,随后说道:“既然大王不喜欢听至理名言,那要么我给你讲讲故事吧。”
宋君在经过一整天的道德轰炸后,脑子都快要裂开了。
眼下方源虽然不愿意住嘴,但改讲故事,宋君同样可以接受。
他连连点头道:“只要方先生不讲《论语》、《周礼》、《周易》、《孟子》、《荀子》这些枯燥的儒家典籍,其他您说什么都好商量。”
方源满意的点头道:“好!那我就给君侯您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从前卫国的先君卫灵公身边有个宠臣,名叫弥子瑕,君侯您知道这个人吗?”
宋君听到弥子瑕这个名字,瞬间来了兴趣。
他说道:“我当然知道,他可是卫国有名的嬖大夫,大家都说他和卫灵公之间保持着超越君臣关系的‘友谊’。
按照卫国的律法,私自窃用国君的座驾,要受到刖刑的惩罚。
但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他私自挪用了国君的马车回去看望母亲。
卫灵公得知后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孝子啊!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还有一次,弥子瑕曾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
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果实。
弥子瑕见状,伸手就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甜。
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身边的卫灵公。
于是弥子瑕就把吃剩了一半的桃子递给卫王,让他一起分享。
谁知道卫灵公不仅不怪罪弥子瑕,反而还夸奖他说: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
但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了,卫灵公就不再宠爱他了。
不止如此,他还经常数落弥子瑕以前的不是。
卫灵公说:这家伙从前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还目无君威地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寡人宽宏大量赦免了他,但他仍然不改旧习,居然还在做着冒犯我的事!真是该死!”
宋君说完这段话,自己笑得乐不可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方源正在用嫌弃的眼神看着他。
于是他赶忙咳嗽了两声,希望以此缓解尴尬的气氛。
方源道:“谈起仁义礼乐来,您一问三不知。说起这些怪谈野史,您倒是挺博学多才的。君侯,您说您让我说您什么好呢?”
宋君尴尬的摸着后脑勺问道:“方先生想要说的难道不是我刚才说的这些事?”
方源摇头道:“当然不是。”
“那您想说的是什么故事呢?”
第66章 宋君的‘博学多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