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章 天下镜[2/2页]

    如果进言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

    这就是所谓的游说的三个准则,作为臣子是不能不明察的。

    我的谏言之所以会被采用,而二位的谏言会遭到遗弃,这并不是我的德行修养、才华智慧比您二位高明,而是因为我了解了君侯的需求啊!

    贵国的君侯,喜欢美好的名声,然而又顾忌自己利益的得失。

    所以一味地用道德去指责他,非但不会被他采用,反而会惹得他愤怒,这就是您二位会被下狱的原因。

    如果一味地保证他的利益,对于名声毫不在乎,虽然会被君侯亲近,但如果受到民意的压力,也会被他舍弃,这就像是公孙豹所做的那样。

    而如果能帮他分辨出百姓的拥护与他的利益是二维一体的,失去了百姓的拥护,就等于失去了国家,那么他就会在表面和内心同时亲近您二位了。

    建立商朝的商汤,他是何其圣明的君王。商汤的国相伊尹,又是何其智慧的臣子?

    然而,即便智慧如伊尹,圣明如商汤,当伊尹游说商汤时,尚且多次进言不被采纳。

    还需要伊尹亲自拿着炊具做厨师,等到亲近熟悉商汤后,商汤才知道伊尹贤能并重用了他。

    而且我听说龙这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

    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如果有人动了这些逆鳞,龙就会杀死他。

    君主也有逆鳞,进言者如果触动了君主的逆鳞,同样会遭到横死的下场。

    所以进言者在亲近君主后,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那么您的进言就差不多会被采纳了。

    这虽然是《韩非子》中的道理,但我作为儒生也时常学习采用。

    您二位作为治国的大夫,掌握百姓生死存亡的国家栋梁,又如何能不仔细的思量呢?”

    乐同闻言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向正则面有惭色道:“先生说得对。劝谏时屡屡提及君侯星夜驾车二百里至齐的故事,除了激怒他以外,的确起不到什么作用。”

    二人谈话的工夫,马车便来到了天下商会门前。

    还未等下车,方源便听见商会门前传来一阵话语声。

    陶然站在商会门前,手里提着个钱袋,他的对面则站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

    陶然道:“这是先前答应您的酬金,还请您收下。”

    谁知那中年人并没有接过钱袋,而是俯身施礼道:“我没有任何功劳,哪里敢索要报酬呢?况且我只是个小人,不能欺骗君子。这钱还是请您收回去吧。”

    语罢,中年人便转头离开。

    方源下了马车,好奇地问道:“那是谁?发生什么事了?”

    陶然见方源回来了,笑着说道:“那是位商丘城内的说书人,原本是阳先生与冯先生请来救您的。但还没等他出力,您便被放出来了,所以他便不愿收下酬金。”

    方源听完这话,慨叹道:“这是位君子啊!就像他说的那样,小人怎么能欺骗君子呢?既然答应了给他酬金,又怎么能反悔呢?我虽然不富裕,但既然答应了酬金,又怎么能不给呢?”

    方源扭头冲着阳刃喊道:“子坚,你快拿上钱袋,一定要把酬金送到他的手中。”

    “知道了。”

    阳刃闻言,立刻拿了钱袋去追尘世书生。

    方源则朝着陶然施礼道:“这笔钱算是我借天下商会的,等到我攒够了钱,一定会向您偿还的。”

    陶然笑着道:“不急不急。普天之下想要借方先生钱的人不知有多少,能够做您的债主,可是我天下商会的荣幸啊!”

    陶然这话倒不完全是吹捧,而是一句实在话。

    当初张鸿出使秦国,千方百计招揽方源的故事早就传遍天下。

    那可真是上赶着送钱,方源都不愿意收的那种。

    且不说陶然借出去这笔钱本来数目就不大,就算再多借上十倍百倍,他也不会有半点怨言。

    只要方源愿意出仕,他难道还会没钱吗?

    前有秦国封君,后有魏国上卿,如果在宋国为官,一任国相也未必做不得。

    能用这么点成本换方源一个人情,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方源之后,乐同、向正也下了车,几人一同进到天下商会的大堂之内,白肃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几人一边喝着茶汤,一边谈论这几天的经历。

    没过多久,阳刃便火急火燎地跑了回来。

    他满脸大汗的朝方源说道:“先生,我没追上。”

    “没追上?”方源疑惑道:“怎么能没追上呢?你修习过墨家的遁术,难道还跑不过一个文弱的书生吗?”

    阳刃摇着头:“不是这样的。那书生离开商会后,直接坐着马车离开了商丘。”

第76章 天下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