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鱼龙混杂[1/2页]
宋君听完了方源的话,面色阴晴不定。
他知道方源说的都是实话,身为一国之君,他不喜欢楚国介入宋国内政,也同样讨厌魏国对他颐指气使。
之前张鸿找到他,提出借助魏国的力量帮他驱逐亲楚派势力时,他的心中本就存有疑虑。
只是后来乐同、向正一再强谏,再加上他的弟弟子援向来在宋国声誉极佳,又与楚国来往密切,所以才让宋君起了疑心。
但现在静下心来仔细回想,乐同等人就算再偏向楚国,可毕竟是宋人。
可如果他打算依靠魏国的力量,驱逐了扎根宋国多年的乐氏与向氏家族,那么从今往后,他能依靠的也就只剩下魏国虚无缥缈的承诺了。
方源察言观色,发现宋君的态度有所松动,于是便继续劝说道。
“不知道君侯是否玩过六博?”
六博是一种通过掷出点数,从而吃子行棋的博戏类游戏。
因为游戏需要使用六根博箸(作用类似骰子)所以称为六博。
因为六博同样以吃子为胜的兵种棋戏,所以通常推测象棋类游戏可能是从六博演变而来的。
宋君虽然不擅长治国,但对于这些小游戏无一不精。
于是他点头道:“自然是玩过的。”
方源笑着说道:“那您应当明白。六博虽然要通过掷出博箸选取点数行棋,但玩六博除了运气外,更重要的还是对于棋盘局势的算计。
而只依赖运气,不去考虑大局的得失,这样的做法,只有那些在赌桌上输的倾家荡产的赌鬼才会做出。
可如今您的做法,在我看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今日之宋国,犹赌博孤注,输赢不过在此一掷耳。
我听说,智者不背时而侥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聪明的人不会不把握时机而只图侥幸成功,明智的人不会违背道义而求取不应该求取的事物。)
您真的要将宋国的命运寄托于魏国这样的博箸上吗?
而且您厌恶宋国的亲楚势力,觉得楚国干涉您的执政原则,那如果换了魏国来,以魏王暴虐的脾气,难道不会变本加厉吗?
从前赵国有个人家里老鼠成灾,于是他就到中山国求取会抓老鼠的猫。
但猫已经买回来了,他的儿子却发现猫不仅擅于捕鼠,也擅于捕捉家禽。
一个多月过去了,不仅老鼠没了,连家里养的鸡也跟着全没了。
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就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除掉猫呢?
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能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会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
所以我并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呢!
这说的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啊!
况且您就算不喜欢楚国,又怎么能一味地倒向魏国呢?
作为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时常摇摆才能攫取利益,如果您被魏国死死的捏在手中,今后又要用什么筹码去同他们讨价还价呢?
这不应当是身为国君所应该认可的行为啊!”
宋君思索良久,忽的长叹一口气:“寡人平生,或是蜗居深宫,或是游猎山林,不曾向先生这样博闻强识的有志之士请教过学问。
今日有幸蒙受先生教诲,心中百感交集。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我有心改悔,难道还有用吗?”
方源听完这话,不慌不忙的起身,向着宋君拜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君侯有意,源愿效犬马之劳。”
宋君不怀疑方源的能力,但他之前曾经得罪过乐同与向正,如果现在又临阵变卦,搅黄了张鸿的计划,那等于是既得罪了宋国的卿室和楚国又得罪了强邻魏国。
心中一番衡量,宋君难免首鼠两端。
他问道:“先生觉得乐、向两位夫子会记恨寡人吗?”
方源知道宋君心存疑虑,因此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交给他自己判断。
方源道:“臣子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六正六邪。
什么是六正呢?
一是有先见之明,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臣子能够预见到得失存亡的利害,使君主兔于祸患,永保江山稳固,这样的臣子叫做圣臣。
二是虚心进谏,劝告君主实行礼义,帮助君主成就善事,避免君主犯错误,这样的臣子叫做良臣。
三是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不断地为朝廷举荐贤才,不断用古代圣贤的楷模来勉励君主,励精图治,这样的臣子叫做忠臣。
四是明察秋毫、防微杜渐,断绝祸患产生的根源,使得国家转危为安,使君主高枕无忧,这样的臣子叫做智臣。
五是奉公守法,不收贿赂,谦让节制,尽忠职守,这样的臣子叫做贞臣。
六是在国家混乱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面指出君主的过错,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匡正君王的行为,这样的臣子叫做直臣。
以上就是所谓的臣子六正。
那么六邪是什么呢?
一是贪得无厌,不务正业,苟且偷生,没有立场,这样的臣子叫做具臣。
二是认为君主说的话都是好的,君主的行为都是对的,只会趋炎附势,助长君主的逸乐,不顾严重后果,这样的臣子叫做谀臣。
三是内心阴险,外表拘谨,八面玲珑,嫉贤妒能。如果他想提拔谁,就只说好的,隐瞒过失。如果他要想排挤谁,就夸大他的缺点,掩盖他的优点,致使君王赏罚不明。对于君王下达的命令也不严格执行,这样的臣子叫做奸臣。
四是凭着自己的机巧辩才,掩过饰非,对内离间骨肉之情,对外制造朝廷混乱,这样的臣子叫做谗臣。
五是专权霸道,不可一世,私结友党,聚敛财富。伪造君主的诏令,以显贵自居。这样的臣子叫做贼臣。
六是用邪道歪理迷惑君主,陷君主于不仁不义之境。蒙蔽君主使他不辨是非曲直,臭名昭彰,这样的臣子叫做亡国之臣。
这就是所谓的臣子六邪。
如果臣子做到六正,避免六邪,那么朝廷就会安宁,国家也会太平。
这样的臣子,生时为百姓造福,死后被民众追忆,这就是为臣之道。
第68章 鱼龙混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