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商祖白圭[2/2页]

    但魏国立足于中原之地,不要社会的伦常,不要官吏,那怎么行呢?

    制作陶器的工人太少,都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更何况没有管理者呢?

    想使税率比尧舜时期还轻的,无非是大貉和小貉。

    (貉,一种动物,古人认为它品行不端,因此常用它代指坏人)

    而那些想使税率比尧舜之时还重的,则是大桀和小桀了!”

    白圭轻田赋的政策因此没有得到施行,而他在魏国执政后期,又陷入了与名家祖师爷惠子的争斗之中。

    最终,白圭选择离开魏国,前往中山国与齐国游历。

    白圭来到中山国时,中山王曾经想要挽留他,被他拒绝了。

    之后他又来到了齐国游历,齐王想请他做官,也被他拒绝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

    白圭回答:这两个国家符合‘五尽’的标准,离灭亡都不远了。

    所谓‘五尽’,即没有人信任他,那么信义就丧尽了。

    没有人赞誉他,那幺名声就丧尽了。

    没有人喜爱他,那么亲人就丧尽了。

    行路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吃的,那么财物就丧尽了。

    不能任用人,子女不能发挥自已的作用,那么功业就丧尽了。

    国家有这五种情况,必定灭亡,无可幸免。

    中山五次割让土地给赵国,齐?⊥趼柿炀?铀拇σ?溲锿??舛济挥惺裁匆娲Γ?隙ㄎ薹ㄌ油压?錾硭赖南鲁

    后来,中山国果然被赵国所灭。

    齐国也被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醭鎏榆斐牵?钪毡怀??壮菟?薄

    白圭离开齐国后曾想到秦国游历,只是当时秦国正值商鞅变法,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于是便没有成行。

    他在看尽世间百态后,觉得从政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便选择弃政从商。

    白圭做生意奉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策略,没有经营暴利的珠玉行业,而是从事农桑等大多数商贾不屑于涉及的薄利产业。

    他运用从老师鬼谷子那里得来的学识,自己总结出了一套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来年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的方法。

    丰年时,农民大量出售谷物时,他便适时购进谷物,再将丝绸、漆器等消费品卖给这时手头宽裕的农民。

    而在年景不好或是青黄不接时,白圭又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原料和产品。

    如此经营多年,白圭积累了巨量的财富,甚至拥有了左右一国粮价的力量。

    丰年时,大多数商人都会压低粮食价格,而白圭想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于是便利用手中财富,集中购买下等的便宜谷物。

    灾年时,大多数商人囤货居奇,捂粮不出,白圭便放出丰年时囤积的下等谷物,压制粮价的增长。

    除此之外,白圭还很注重扶持与保护农民的生产秩序,保证自己的商品来源。

    他曾多次向农民发放优质的种子,帮助他们提升产量与质量。

    白圭因此也赢得了‘良商’的赞誉,而他经营的方法则被称之为‘仁术’。

第40章 商祖白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