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商祖白圭[1/2页]

    方源一再坚持求学,可陶然却始终推辞。

    他说道:“我陶然不过一平平商贾,即便在楚国都无法称得上数一数二,又哪里有才能去指点方先生您呢?况且,您即将赴宴,在王宫的宴会上高朋满座,又哪里轮得到我陶然多嘴呢?”

    方源见他如此坚持,不由疑惑的望向楚仁。

    明明楚仁说要为他引荐几位生意人做老师,可为何陶然却一直不肯赐教呢?

    楚仁笑道:“陶先生既然不愿赐教,方先生也就不要苦苦相逼了。老夫为你准备的老师,此时并不在楚国。”

    陶然闻言,立刻明白了楚仁说的究竟是谁。

    他含笑道:“看来楚先生是打算将白会长介绍给您。的确,也就只有白先生的才华,才当得起这个重担。我这点水平,就不拿来献丑了。”

    方源问道:“不知道二位口中的这个白会长,到底是何方神圣?”

    楚仁为他解释道:“先生之所以可以在这东市看见来自滕国的粳米,品尝来自三晋的寒肉,挑选吴越的丝绸,这全都是仰赖白会长的功劳。”

    一提起白会长,陶然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

    “白会长全名白肃,字敬道,乃是‘商祖’白圭子之后。我们这天下商会,也正是由他一手缔造的。

    不怪楚先生会将您引荐给白会长,白会长虽然与我一样只是一介商贾,但他经商向来遵从祖先留下的‘仁术’。

    如果是您去向他求学的话,相信白会长定会毫不吝惜,倾囊相授。”

    白肃这个名字对于方源来说有点陌生,但他祖先白圭的名字则是如雷贯耳。

    白圭与范蠡一样,都是轻重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如果说管仲之于轻重家,如同孔子之于儒家,二者皆是开山祖师爷级的人物。

    而白圭和范蠡,则相当于轻重家中的孟子与荀子。

    白圭,原名白丹,字圭,魏人。

    传说他早年师承鬼谷子,但他不擅长长篇大论,也不喜欢领军作战,于是鬼谷子便传授了他经商致富之道。

    白圭学成下山时,鬼谷子将蕴含了商业奥妙的《金书》送给了他。

    临行前,鬼谷子叮嘱白圭道: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当世道不需要运用抵?d之术来弥补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需要运用抵?d之术来弥补弊端时,就出世来替它进行谋划。

    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查,有所依据、有所遵循,帮助天地生灵守护神明大道。)

    白圭遵照老师的教导,在魏国出仕,期间修建了高耸的堤坝,解决了大梁常年的水患,也因治水有功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因此常年稳居魏相的职位。

    他执掌魏国朝政后,想要推行减免田税的政策,将税负由从前的十税一减免至二十税一。

    但这项政策被魏国朝堂一致反对,魏惠王也不支持他。

    当时孟子正好来到了魏都大梁,因此白圭便向他寻求建议。

    孟子出身儒家,主张仁义礼乐,白圭原以为肯定会得到他的支持,岂料他的想法同样遭到了孟子的反对。

    白圭说:“我想以二十抽一来收税,怎么样?”

    孟子说:“你所走的道路,是戎狄蛮族的道路。有万家人口的都城,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可以吗?”

    白圭思考后摇头:“不可以,那样器皿不够用了。”

    孟子说:“北方的戎狄,不出产五谷,只生长黍,没有城墙、房舍、祖庙及祭祀礼仪,没有诸侯间互送礼物和宴饮,没有各级官吏和机构,所以税制用二十取一就够了。

第40章 商祖白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