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赏[2/2页]
不过从今日起,新封出去的爵位,不再是世袭罔替,而是世袭递降。
这一点,朱祁镇会专门下一道圣旨给内阁,由内阁传达整个大明。
第三道圣旨,升居庸关总兵井源为锦衣卫新任指挥使。封定远侯。交接工作完成后,即刻回京上任。
井源与樊忠有着很大的不同。
樊忠一看就是个军人,浑身透露的是沙场之气,虽然粗中有细,但那点小心思在朝中百官这帮老狐狸的眼中是不够看的。
井源则不同,他虽自幼好武,但其学识也不低,综合能力比樊忠要高。
由他来当锦衣卫的头头,朱祁镇很有信心,也很放心。
本身他就是勋贵一系,是皇亲国戚,又是井野的父亲,再加上其个人功勋足以服众,由他担任,不会有额外的麻烦。
李玉、井源两人尚在河套地区布置边防等战后事宜,暂且还没法走马上任。
所以第四道圣旨就是挑一个接他们班的人。
升石亨为河套提督,总领居庸关外与河套地区的军务。
抛开历史上石亨投机发动夺门之变,抛开他后期结党营私,单论其个人能力,他是完全可以胜任河套提督这个位置的。
兵部举荐的是让他担任从三品的陕西都指挥史,而朱祁镇却把他拔到了正三品的提督之位,成为封疆大吏,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他对石亨的赏识。
会给人一种感觉,仿佛一个军中新贵已经崛起。
其实不然。
因为朱祁镇大概率猜到,北方的瓦剌,会内乱。
之所以不敢百分百笃定,是因为上帝视角已经不那么准确了,历史的车轮由于他的到来,已经偏差,凡事不能再那么笃定。
但,这趟草原之旅,加上局势的走向,瓦剌的内乱,九成九还是会发生。
也先与脱脱不花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节。
这已经不是一方可以忍让与迁就,就能避免的了的事情。
这些朱祁镇是看在眼里的。
瓦剌一内乱,瓦剌无法再有效的集结大规模的骑兵侵扰大明北方防线,北方相对的就不会有多少压力。
只要守将别太无能,北方无忧。
放着李玉、井源在北方干耗着,浪费!
对于石亨,因为有着历史参考依据,让朱祁镇对他委以重任,不可能。
不过其人,却也很适合担任河套提督这个位置。
石亨从军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方与瓦剌打交道,而且与瓦剌的对战中,颇有战功,当年在北边开垦荒地也很有一套。
这是朱祁镇不顾心中嫌弃,依然选择他的原因。
同样一件事,许多人人会因为不同的环境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历史上的石亨,夺门之变后,任兵部尚书,授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权倾朝野,所以有了这个条件培植党羽。
现在的石亨,朱祁镇会给他这个机会吗,他能有这个条件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石亨要做的就是,接旨之后,去河套地区走马上任,与李玉、井源二人完成交接工作,把他俩解放出来。
朱祁镇心中有些无奈,可用的将才还是太少了,特战队员们又无法独当一面,大把的军职给他们,他们现在也握不住。
他们不成长起来,朱祁镇心中的战略蓝图就无法真正铺开。
第117章 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