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惩[1/2页]
第五道圣旨,是升锦衣卫指挥同知樊忠为锦衣卫副指挥使,继续兼任五军营副都督。封广阳伯。
有了井源回归主持大局,樊忠在锦衣卫的担子就能轻很多,在李玉调任兵部左侍郎后,樊忠可以把五军营日常的军务给担起来。
爵位上,封了一等伯爵,樊忠离他封侯的目标进了一大步。
第六道圣旨是升邴宁为陕西都指挥使。
邴宁其人,朱祁镇并无接触过,选他是无奈之举。
无自己人可以用。
观其出身,他属于勋贵一系,主上受封二等伯爵位,这个爵位由他继承着,与成国公一脉颇为亲近。
成国公朱能当初战死在英宗亲征途中,选他,也算是看在战死的朱能面子上。
后续奖赏的十几封圣旨,也全部写好,盖上了章。
这些刚拟好的诏书,朱祁镇让太监都抱到了内阁,让内阁大臣走一下流程。
内阁可以审阅这些诏书,如果他们认为朱祁镇封赏的不合理,是有封还的权力的。
封还的意思,就是不赞同,让圣上再斟酌一下。
当然,内阁大臣不是傻子,如果不是极不合理的诏书,他们断然不可能会封还惹天子不悦。
朱祁镇也不是被架空了的虚坐皇位的皇帝,他也没有胡乱的下过圣旨,所以没有出现诏书被内阁封还的状况。
这一届的内阁,首辅平庸,七位内阁大臣,五位心里向着朱祁镇。
另外两位虽然关系平淡,但君臣之间没有冲突点,属于我在我的位置上干着我的活,你的吩咐我照做。
能操持这样,朱祁镇可以接受。
首辅平庸有平庸的好处,内阁不会出现一个强点,以至于大权独揽。
内阁中唯一敢提出反对意见的,可能也就是于谦了。
忠正的人,不同的意见,朱祁镇也不是听不得。
关键现在的朱祁镇,远没有到昏聩的地步,相反的,在他们眼中,已体现出英明之主的特质。
勇武,睿智,果敢,勤奋。
哪怕他连每天清晨的大朝会都不召开了,在熟悉他的人的眼中,他依然是勤奋的。
唯一需要劝诫的就是行事稍微带点离经叛道,有些不同寻常。
很多时候没有个帝王样,喜欢往宫外跑。
在桌案上匆匆忙忙吃了几口午膳后,朱祁镇又着手处理起该刑罚的事与人。
刑部昨日拟定下的刑罚,此时就放在他的桌案上,可以用来参考之用。
如果想要偷懒,直接全按刑部定好的,盖个章就行。
当然,朱祁镇不可能会这么做。
宁王叛乱,牵扯甚广,直接响应参与的,暗中支持的,牵连到的人,太多太多了。
反贼朱奠培,诛九族。
宁王一系就此抹去。
宁王府的产业,全部收回国库。
涉事官员,诛三族。
活着的,凌迟。
抄家灭族。
暗中支持的官员与南昌周围的商贾、豪绅。
抄其家。
家主,凌迟。
成年男丁,斩。
三族之内的女眷,全部充入教坊司。
幼童、少年划为罪民,进罪兵营服役。
第118章 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