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举荐官员[2/2页]
内阁拟定的接任成员有三人,分别是,石亨,邴宁,席飞宇。
后两者朱祁镇知道,都是其它行省的地方官员,级别弱于都指挥史半级,在此次陕西境内战斗中,有些战功。
此番接任陕西都指挥史,很合理。
三人的履历都有,朱祁钰呈上。
只是朱祁镇的心思都被第一人给吸引住了。
那就是历史上帮英宗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
这家伙,今天要不是经朱祁钰口中念到,朱祁镇都差点把这等人物给忘了。
石亨其人,陕西渭南南志道里人,老家就在陕西。
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
曾经在正统六年石亨向内阁上言:边关军饷难以凑足,朝廷若能发给耕牛种子,让军队开垦边塞土地,每年可以增加军粮18000石。
正统七年,石亨又奏请驻军在大同西路边境修筑堡垒,囤积粮草,得到兵部的采纳。
此后,石亨在红城、延安、金山等地,多次击败瓦刺军,以功先后升迁都指挥使、都督佥事。
为给朝廷广泛搜罗人才,他请求仿效汉、唐制度,除保举以外,还需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科目,对拟用贤士先自陈,再试用后任职。
这家伙的履历,比后两名都要好看,有才能,有想法。
抛开上帝视角,朱祁镇肯定会选择他。
不过朱祁镇是知道的,石亨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辟,得以权倾朝野之后,就开始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
权力使他迷失,最终的下场并不好。
朱祁镇开口道,“再议”。
他要先见见这个石亨。
最终,朱祁钰还是禀报到了锦衣卫正、副指挥史的职位。
内阁拟定推荐的人数有五人,朱祁镇看了一眼后,“再议。”
里面有樊忠,内阁举荐的是让他担任副指挥史。
樊忠本就担任锦衣卫的指挥同知,明眼人也看的出来,陛下对他颇信任,举荐他,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但是指挥史的这个位置,没有他,各方势力都在争取。
第一位候选人是五军营都督李玉。
他代表的是军方的势力。
李玉在居庸关之战中立下大功,其功足以封爵,五军营都督的官位,虽说都是正三品,可论权势,没有锦衣卫指挥史来的大,也算是高升。
第二位候选人是中军都督童绛。
他代表的是上辈勋贵的势力。
曾经的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大权,主导国家军事建设的实权机构,任职人员均由功勋宿将担任。
只是当初这些掌府官员的世袭继任者们,尸位素餐,在于兵部的竞争中,从当初的由以都督府为主,再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再到兵部凌驾于五府之上。
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继承制。
五军都督府,现如今已无实权,不过也正是因为继承制,府内各官员的先辈,全是大明开国大将的子弟,所以传承下来的品级,依然很高。
他们这些人,在京中与当权官员结交联姻,关系盘根错节,这也是一股很大的势力。
所以朱祁镇才在内阁举荐锦衣卫指挥史的名单中,看到了这帮人的身影。
第109章 举荐官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