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战神朱祁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罪己诏[1/2页]

    满堂寂静!

    在七品御史言官喊出这句话后。

    朱祁镇在龙椅上看着跪倒俯首在地的七品言官,他一点印象也没有,脑海里英宗的记忆,也不知晓这一个人。

    朱祁镇只觉得,这个跪着把头深埋在青石上的小官,脑袋有点大。

    左首的朱祁钰顿时站了出来,大声呵斥道:“放肆!”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英宗出征的官员们,把矛头齐齐指向了这名七品言官。

    “满朝文武在场,哪有你发言的资格。”

    “胜败乃兵家常事,陛下亲征也不能说就是必胜之局,你这小小御史言官,竟口出狂言,应当杖毙。”

    “快说出你幕后指使之人是谁,我与他不死不休。”

    小言官虽俯首在地,却是凌然不惧,身躯没有一丝的动摇,今天朝上他敢说这句话,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决心。

    “此次我大明二十万军士出征,折损半数,实乃陛下之过也。陛下不纳明谏,宠信奸佞,丢失国土,败失家业……”小言官嘴上不停的说道着朱祁镇的错处。

    然小言官语速又快又稳,且条理清晰,句句在理,字字直戳满朝官员的心里所想。

    他其实说的一点都没错,事实就摆在眼前。

    满朝文武,出征、留守两派官员,罕见的都保持了安静。

    连朱祁镇自己都觉得,被他说到了心坎里,确实原主英宗就是犯了这些错。

    如果天子亲下罪己诏,能安天下民心。

    出征派觉得,陛下下罪己诏,这口大锅就由陛下这个强有力的人背负,那么,这次事件,留守官员再也不好反复指责,朝堂之上对于此事,也就能平息过去,大家能同仇敌忾,集中心思,收复失地,重振大明国威。

    留守派觉得,王振一党伏诛,是两派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算留守派的胜利。陛下如果能下罪己诏,此次他一意孤行的御驾亲征,才能算受到了该有的教训。

    天子一言一行都关乎天下社稷,要是此事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日后陛下心血来潮再来个二度亲征,再损兵折将,那至大明江山于何地。

    满朝文武默认了这个小言官的逼宫,看看年轻的陛下,会作何反应。

    如果天子肯下罪己诏揽责,出征官员就能松一口气。留守一派心里也有个交代了。

    如果天子大发雷霆,那两派也会默认的把这个自己跳出来的愣头青给卖掉了,随天子心意处置。

    陛下确是有错,但他们可不敢想因此事就换个天子,老朱家的大明经几代英主的经营,军心民心俱在,皇位上高坐的年轻人,又是老朱家最为正统的皇帝。

    看着满朝文武皆保持了安静,朱祁钰气极。

    皇兄乃是当今天子,被人这么直戳戳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指出来,君威何在。

    满朝文武觉得不痛不痒,甚至有些期待,那是因为影响的不是他们的名誉。

    罪己诏一下,昭告天下,那是会伴随皇兄一生的污点。

    皇兄不方便说的事我朱祁钰来说,他不方便做的事我朱祁钰来做。

    “来人,把这个目中无君无父的御史言官给拉下去,杖毙!”

    淡定、小钰同志,别激动嘛,朱祁镇在心底里笑了笑。这个便宜弟弟对自己还是不错的,此时的他应该没有被权利的诱惑给套牢,心里是向着他这个皇兄陛下的。

    起码比英国公、曹鼐那几个货好,那几个老家伙在朝堂上站着稳如泰山,不跳出来帮自己说话,特么的,之前说好的荣辱与共呢。

    到头来,让自己这个当老大的,扛下了所有,背上这口大锅。

    虽然的确是英宗惹的祸,但那样的场面一点不美也不温柔。

    朱祁镇在这个世界算是初来乍到,皇位是稳的,但抛开皇帝的身份,英宗留给他的个人威望、形象,很坑。

    “?王勿急,稍安勿躁。”

    “那个谁,站起来,把头抬起来,姓甚名甚啊,祖籍哪里啊?”朱祁镇笑着问道。

    “回陛下,小臣是正统三年,二甲十三名进士出身,姓李名见化,字扫央,祖籍浙江台州。”

    刚才跪着的时候,朱祁镇就察觉此人脑袋似乎大些,本以为是错觉,随着这小言官奉令站了起来,朱祁镇看的真切,确实就是比正常人脑袋要大些。

    俗话说,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他有大头。难怪头这么铁,跳出来要自己下罪己诏。

    正统三年的二甲进士,官宦之路起点出身不低啊,当初英宗年少,是内阁三杨主政。

    距如今已经十一年过去了,怎么还是个七品小官。

    七品官不算小,在地方上也是一地的父母官了,但在这大明皇宫里的太和殿上,那就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要不是他有记录百官仪态的工作,连太和殿都没有资格进。

    朱祁镇觉得,头铁是这个李见化官位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这位扫央兄,要不是碰见的是他朱祁镇,很可能今天就要在太和殿前,结束他头大的一生。

第9章 罪己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