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教育,道阻且长[1/2页]
白马酒店,
华夏代表团休息室这边,
“齐老,我们这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但是教育调研的结果近年来都不太理想,网络上的反向也不尽人意,接下来的会议上到底该如何安排?”
房间内一共坐着三位学者,一位峰会代表人。
出口询问的正是三位学者之一的冯教授。
冯教授身为华夏高校文学教授,一生致力于华夏文学的教育和研究。
此时问出这样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不想看到的。
被问的人则是坐在会议桌正上方的一位带着老花镜,胡须花白,一脸正气的老人。
此时老人正捧着一沓资料看的认真,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是齐老的身板挺直,眼神清明,目光如炬。
若不是头上的白发,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古稀老人。
此人正是教育部出席这次国际峰会的代表人:齐思明老先生。
周淑贞也曾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当初周淑贞还在齐老手底下的时候,齐思明还只是杭城大学的校长。
当时以周淑贞的能力,齐老曾极力挽留她留在杭城担任教师的位置,或者可以推荐她去更好地教育机构。
可是周淑贞还是婉拒了,并直言想继续留在大山里支教。
齐老还记得当时他站在火车站的入口处十分不解的问周淑贞。
“我不明白,以你的能力再加上我的举荐,明明能去更好的位置发展,拥有更高的待遇。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去山村支教?”
周淑贞没有意外,仿佛已经习惯了身边的人这么问了。
她只是低了一下头后又扬起质朴的笑容,
“齐老师,我知道您十分器重我,我也特别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照拂。
只不过,我的理想一直都不是想要去享受更高的待遇。
我是想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发光发热。
杭城,不乏更好的教师和资源,少我一个也不少。
但是山村里不一样,想要改变华夏人对知识的态度更多的是需要从这些底层做起!”
周淑贞的声音不大,但是却带有着异常坚定的力量。
齐思明不能理解,
“华夏的教育岂是你一人就可改变的,山村里国家有每年安排的大学生支教,你完全可以留在杭城。”
听到这些,周淑贞没有再解释,只是摇了摇头嘟囔了一句“那不一样。”
就毅然坐上了离去的火车。
第75章 教育,道阻且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