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梓树与荆棘[2/2页]
尽可能长成值得信赖的宫殿栋梁,才是我应该考虑的事情啊!
再者说,即便最终我被埋葬在九泉之下,也总比长成荆棘,让那些想要亲近我的人受伤要来的好一些吧?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却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施展出来)
我所追求的,就是成为如同周易中所说那样的君子啊!”
乐同听完方源的这段话,心悦诚服的向后退了一步,朝着方源拜道。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方才那狷士说了那么多话,但带给我的触动,远远不及您这三两句话带给我的感触多啊!”
向来严肃的向正也笑了,他借用了《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周遭的儒生们听完了方源的话,也微笑着齐齐向他下拜施礼。
“方先生大德!”
而在不远处街道上,尘世书生正一手执笔马不停蹄地记录着这一切。
“方自流,这才是方自流。这书出了,一定能大卖!”
一直紧闭的宫城大门,也终于在此时打开。
少司马公孙豹乘车出城,在周围儒生们怒视的眼神中,他满脸虚汗。
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下令射击儒生们的歉意,公孙豹还未等抵达方源面前,便主动下车步行走到方源与两位夫子面前。
他恭恭敬敬的向三人行礼:“方先生,乐大夫,向大夫。国君命我出城迎接三位,他想要当面向三位致歉。”
谁知乐同听了这话,只是淡淡回道:“如今事态初平,但还不能断定魏人没有后手。我看,我还是留在这里安抚儒生,查清真相吧。
如果君侯真的想要道歉,又何必急于今日呢?”
乐同这段话算是把宋君的小心思给当面戳破了。
方源在这里出现,虽然说明了宋君没有把方源给怎么样。
但为什么宋君会对公孙豹下令射击儒生的事情不闻不问呢?
让公孙豹出城迎接三人,明面上说是道歉,可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在国人面前开脱。
乐同之前答应帮助宋君,完全是看在方源和宋国百姓的脸面上。
至于宋君胡作非为的烂账,乐同还没有打算一笔勾销呢。
但乐同的态度已经算是委婉,可向正的态度就只能说是爆裂了。
向正道:“当初,卫国的齐豹想要发动叛乱,杀死公孟絷。但齐豹当初曾把他的朋友宗鲁推荐给公孟絷,做了他的骖乘(马车保镖)。
齐豹将要发动叛乱,于是对宗鲁说:公孟絷这个人是个坏人,这是您所知道的。发动叛乱当天,请您不要和他一起乘车,我将要杀死他。
宗鲁回答说:我由于您而侍奉公孟絷,您说我有好名声,所以公孟絷才亲近我。虽然他品行不好,我也知道。但是先前我因为在他的手下做事,可以得到利益,所以没有离去,这是我的过错。
当当初我因为利益没有离去,现在听到祸难就逃走了,这就会使您之前推荐我时,说我忠诚可靠的话不可信了。这等于是辱没了您的名声。
所以您办您的事吧!我将为此而死。但也请您放心,我是不会把您将要杀死公孟絷这件事透露出去的。
我将继续侍奉公孟絷。回去死在他那里,也许是可以的。
于是齐豹照常发动了叛乱,公孟絷的马车到达曲门时,杀手用戈挥向公孟,宗鲁用背部遮护他,整个胳臂都被砍断了也没能阻止,最终戈击中公孟的肩膀。
杀手于是把他们一起杀死了。
孔子的弟子琴张听说了这件事后,感动于宗鲁的信义,于是打算动身去卫国吊唁宗鲁。
孔子劝阻说:“齐豹所以发动叛乱,公孟絷之所以被害,都是由于宗鲁的缘故,你为什么要去吊唁他呢?
君子不吃坏人的俸禄,不接受动乱,不为了利益而受到邪恶的侵扰,不用邪恶对待别人,不袒护不义的事情,不做出非礼的事情。
这几点宗鲁都没能做到,因此不值得去吊唁。”
向正说到这里,话语一顿,转而怒斥公孙豹道:“当初国君被魏人蛊惑,要加税于民,你为了贪恋俸禄,不能与我们一同劝谏,这是你的罪过之一。
留在国君身边后,你对他的胡作非为置若罔闻,明知道对儒生们射击是错的,也硬着头皮行事,这是你的罪过之二。
现在你帮着国君为恶后,居然还厚着脸皮求取我们的原谅,这是你的罪过之三!
当初宗鲁的行为尚且是为了朋友之间的信义,与对主公的忠诚来作为解释。所以琴张才会感动的想要去吊唁他。
但像你这样的乱臣,你死之后,我还恨不得在你的坟茔上跳上一曲八佾呢。
而到了那时,还会有琴张这样的人为你辩解、吊唁吗!”
向正正气凛然,勃然的气势压得公孙豹汗流浃背,他支吾了半天也没办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方源见到此情此景,也忍不住叹道:“怪不得哪怕宋君至此,宋国依然能够富裕平安。宋国不愧为君子之国啊!”
当然,方源忽然又开始有些理解宋君的行为了。
怪不得他之前能干出联合魏国驱逐国内大夫的事情来,宋国国内的卿大夫们要都像是向正这般,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招架不住啊!
道德标准如此之高,如果按照向正的标准来衡量列国君王,怕是没有一个能过及格线的。
再贤明的君主,在向正面前,至多也就是少挨两句喷。
如果平庸如宋君这样,心理承受能力再差一点的,怕是当场就会被骂出个失心疯来。
春秋大义,真是恐怖如斯。
第73章 梓树与荆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