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 浑水摸鱼[1/2页]

    方源将书册合上,问道:“能够弄到这本书,张先生也是废了好一番工夫吧?方源在此,先谢过先生了。”

    张鸿笑道:“方先生客气。只不过您难道不想要知道究竟是谁在捏造您的骂名,进而危及您的生命吗?”

    方源问道:“看来先生已经弄清了其中原委?”

    张鸿缓缓摇着头:“鸿并不清楚。但我了解到一些线索,如果您愿意听上一听的话,我也很愿意将它们拿出来与先生分享。”

    方源道:“洗耳恭听。”

    张鸿道:“相信您也知道,中邪的现象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而百姓中邪的原因,是因为妄听小说家之言,进而受到了他们能力的影响。

    那么也就是说,幕后黑手早在一个月之前便已经知晓您会途径商丘,所以才会在此提前布局。

    那么请问先生,知晓您北上行踪的人,到底都有哪一些呢?”

    一个月前,正是方源离开楚都寿春启程前往宋国的时间。

    知晓他行踪的,除了天下商会外,便是为他送行的楚墨以及陈到等人。

    如果按照张鸿的说法,这些人都拥有很大的嫌疑。

    但与纵横家交往,怎么可能轻信他的一面之词呢?

    张鸿的话虽然一句都没有提到楚国,但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不是将矛头指向楚国还有那些亲近楚国的势力。

    但知道方源会途径宋国的真的只有楚国吗?

    当然不是。

    从秦国去往齐国,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一条是出函谷关途径魏国去往齐国,一条是出武关途径楚国去往齐国。

    之前魏王得知方源出秦,便派了张鸿带着两百架马车携带上卿印绶在函谷关前等待方源。

    可他们并没有发现方源的踪迹,所以可以得到方源从武关途径楚国出秦的结论。

    就算他们不能肯定方源是否从武关出秦,但楚王在寿春为方源设下宴席的消息肯定会传到魏王的耳朵里。

    而从楚国去往齐国,也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一条是一路向东,穿过越国最后抵达齐国。

    但越国与楚国长期交战,两国边境长期处于封锁状态。

    所以留给方源的路,就只剩下路过宋国的这一条路。

    而商丘作为宋国首都,链接宋国各地,无论方源从那条路走,都需要路过商丘。

    所以方源出秦的路线虽然看起来可能性多种多样,但只要有心人将手中情报稍加分析,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具体路线。

    但张鸿为什么要利用纵横话术,将方源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楚国身上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

    方源联想到两年前魏楚两国为了争夺宋国的控制权而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楚国还是动用楚墨学派出手这种非常规手段,才得以让宋国重归楚国麾下。

    而那时候的魏国正在联合赵国,全力准备进攻秦国,所以对于楚国的动作只能忍气吞声。

    难道现在魏王闲下来后,决定腾出手来为宋君出一口两年前的恶气?

    可魏国现在不是正在防备韩国与齐国的联军吗?

    魏王怎么会有空在宋国搞小动作?

    除非……

    忽然,方源想到了什么。

    他冲着张鸿笑了笑:“恭喜张先生。”

    张鸿被他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搞得莫名其妙。

    他问道:“先生恭喜我什么?”

    方源道:“我前阵子听说齐韩联手攻魏,魏国被打的连连败退,对此忧心忡忡。因为像是魏王这样通情达理的仁德之主,突遭横祸实在是令人痛心。

    但现在齐韩两国决定与贵国达成和解,三国化干戈为玉帛,这对于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好事。魏国从此不用再为家园被毁而忧心,如此一来我怎么能不恭喜先生您呢?”

    张鸿听了这话,忽然抬手抹泪道:“先生这是哪里的话?齐韩两国在我大魏境内攻城略地,我恢恢魏武虽然骁勇善战,但依旧无法阻挡两国攻势。

    值此国难之际,我张鸿才只能向我王进献忠贞之言,试图向齐韩两国割地求存。但即便主动割地,齐韩两国也未必能够应允。

    如今我张鸿还未抵达齐国,先生怎敢妄言三国已经议和呢?”

    方源微微点头道:“如果事态真的像是先生所说的那么紧急,如果不是三国已经决定议和,为何您还有闲心在宋国停留,而且这一蹲就是一个月呢?”

    方源的反问,瞬间让张鸿陷入沉默。

    沉默了一会儿,张鸿叹了口气:“果然骗不过先生您啊!”

    然后,他索性靠在柱子上一摊手:“好吧,既然您都猜出来了。那我就不演了,我摊牌了。”

    方源问道:“看来魏国真的已经与齐韩两国私下和解了?”

    张鸿点头:“没错。”

    方源又问:“三国和解是件好事。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个消息公布出来呢?”

    张鸿道:“当初太公望钓鱼只用直钩,别人问他为何,他只是回答愿者上钩,这个典故,先生应该知晓吧?”

    方源点头道:“自然是知道的。”

    张鸿又道:“但太公望乃是圣人,他的方法虽好,但一般的凡夫俗子却是学不来的。

    我国的相国李据李先生同样钟爱垂钓,但他钓鱼不止用弯钩,还得加上鱼饵。

    除此之外,在垂钓之前,相国大人垂钓前还会在垂钓点前洒下一圈玉米。

    请问方先生,您知道相国大人撒玉米的目的是为了做什么吗?”

    方源回道:“当然是为了引诱鱼儿来吃饵了。”

    方源这话刚一出口,他立刻想明白了张鸿的意思。

    魏国迟迟不公布三国决定和谈的消息,就相当于钓鱼人撒玉米,都是在引诱‘鱼儿’上前吃饵。

    方源道:“当初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孙膑对田忌说:魏军向来凶悍勇猛,觉得齐军怯懦,很看不起齐人。兵法上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

    请您下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做饭时先设十万个灶,第二天做饭只设五万个灶,第三天只设三万个灶。

    给魏军营造出齐军士兵逃亡,齐国军队虚弱不堪的假象。

第64章 浑水摸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