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变法之斗[2/2页]

    范仪听到他们的叫骂声,顿时把事情的原委猜了个七七八八。

    韩是的新政已经陆续下发各地,他所督管的云阳自然也接到了新政的全本。

    他一看到新政的内容,立刻就明白了方源离开秦国的原因。

    与此同时,范仪也察觉到了大事不妙,预感到咸阳可能要生出许多变故。

    所以他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地从云阳赶赴咸阳。

    在范仪看来,方源对他有救命之恩,又有知遇之情。

    倘若不是方源,他早就死在了邯郸相国府。

    若不是方源,他也不可能受到秦王的赏识,成为代替方源督管云阳的大夫。

    是方源圆了他的出仕梦想,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范仪自认算不上什么君子,只是个贪图名利的小人,但他也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不论他想不想和方源搭上关系,朝中的臣子都会将他打上方源同党的标签。

    毕竟,论出身,他是方源举荐的。论官职,他督管的是方源的封地云阳。

    除非他离开秦国,否则他与方源的利益关系永远切割不清。

    而在方源离开秦国的这段时间里,不论范仪愿不愿意,他都将暂时成为‘方党’的绝对话事人。

    方源的利益便是范仪的利益,伤害方源的利益,便是伤害他范仪的利益。

    韩是的变法,无疑与方源的主张背道而驰。

    如果变法成功推行,也将会极大的打击‘方党’的有生力量。

    因为‘方党’的组成部分,大多以儒生为主。

    而韩是变法中‘禁止民间办学’的这一项内容,明摆着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所以,范仪这个‘方党’头目,将会不遗余力的反对。

    但韩是的变法毕竟有秦王在背后撑腰,如果范仪正面硬顶,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他才想出了一条变通的权宜之计,而要想这条计策成功,又必须取得儒生们的支持。

    这也是他刚到咸阳,便立刻选择前来拜见儒门泰斗陆鞅的原因。

    他冲着教书先生们说道:“我虽是纵横家出身,但我毕竟蒙受方先生大恩。所以,儒门有难,我范仪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我不辞辛苦自云阳赶来,也正是为了寻求解决之法。诸位稍安勿躁,待我与陆先生座谈之后,定能有所定论。”

    “好好好!我来替您引路!”

    在教书先生们的引领下,范仪很快来到了陆鞅的面前。

    还是那座小院,还是那张棋盘,陆鞅正坐在太阳下自我对弈。

    他面色平和,丝毫看不出半点焦躁不安的情绪。

    教书先生们退下后,范仪这才摘下头上斗笠,快步上前拜见。

    岂料范仪还未说话,陆鞅倒是先开口了。

    “你来了?”

    范仪怔了一下。

    “您知道我会来?”

    陆鞅放下棋子,抬头看向范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变法触动了范先生的利益,如果你不来,那我才要奇怪呢。”

    范仪闻言,脸上终于多出了一抹笑容。

    他知道,这事多半妥了。

    “既然您知道变法会触动我们的利益,为何您不亲自出马,而是偏要等到我来呢?”

    陆鞅微微摇了摇头。

    “自然是因为这件事,由我出面并不合适了。我不在朝堂,然而在秦国又小有名气,如果此事由我出面,那事情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范仪并不笨,陆鞅的意思他当然明白。

    陆鞅没有官职,就代表他没有议政的权利,越级谏言不合礼法。

    而陆鞅影响力巨大,就代表着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秦国民心沉浮。

    韩是手段凌厉,对陆鞅学社的打压力度远胜于其他私学,为的就是逼陆鞅出面。

    只要陆鞅一个沉不住气,那韩是瞬间就可以扣他一个抗拒变法、煽动民意的帽子,而他泰山压顶的后手也很快就会到来。

    所以,陆鞅明面上似乎是不敢为了学社与韩是正面对抗。

    可实际上,这才是保全学社的最好方法。

    但陆鞅不出手,不代表他不想出手,所以他一直在此等待着范仪的到来。

    “陆先生,我想……”

    陆鞅落下一子,淡淡道:“不用想,去做就行了。”

    范仪闻言,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有先生这句话,足矣!”

    范仪言毕,正要转身离开,谁知陆鞅忽然将他叫住。

    “从后门走。”

    范仪闻言,笑容更甚。

    “那就依先生所言。”

    他将斗笠重新戴上,扭头出门,很快就消失在了学社后巷的阴影中。

第32章 变法之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