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方子之答[2/2页]

    楚王见状奇怪,因而发问:“先生在笑什么?”

    方源说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方源回道:“我在想,现在如果有两个选择,第一是杀掉一个无辜之人,第二是杀掉一万个无辜之人,大王会选择哪一个呢?”

    楚王闻言犯了难。

    他上一个选择楚墨学派还是楚国法家的选择题还没做完呢,方源怎么又给他出了一题。

    “寡人,寡人都不愿杀。”

    方源微微点头,他转而又问向楚仁与陈到。

    “那二位先生呢?”

    陈到斩钉截铁道:“自然是都不能杀的!”

    楚仁亦是回道:“不能杀。”

    方源笑道:“那敢问二位先生的理由是什么呢?”

    陈到道:“杀人应当依仗律法,而律法怎么能用来肆意剥夺任何无辜之人的性命!”

    楚仁回道:“杀人是为了伸张正义,岂能用来满足个人的私欲,随意决定他人的生死?”

    方源又问:“那杀一个无辜之人,可以有利于天下,那可以这么做吗?”

    陈到回道:“自然不可以!杀戮无辜,有害国法。岂能因为有利于天下,便去审判无辜之人!”

    楚仁也答:“如果是我。我会详实的调查,为何杀戮这个无辜之人便会有利于天下。如果是有奸邪小人挟持着他作奸犯科,那便铲除他背后的主使,怎么能害了他本身的性命呢!”

    方源听到楚仁的回答,忽然哈哈大笑。

    他说道:“那按照楚先生的说法,如果闹了饥荒,楚国境内赤地千里,饥民百万,尸横遍野。此时尚有殷实之家酒肉乡里,歌舞纵情,我能入门破户拿了他的财产去救济饥民吗?”

    楚仁听到这里突然不说话了,而是半张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因为前些年,楚国遭逢大灾时,楚墨学派就是如同方源说的那么做的。

    楚仁盯着方源,半晌才抬起手指着他,说道。

    “方先生一个儒生,不看诗书礼乐,怎么看上纵横家的辩论之法了!”

    至于陈到,则随着方源哈哈大笑。

    “老匹夫,你不是让方先生说话吗?这下满意了?来人呐,给我把戴士充收监,待到审理完毕后,择日行刑!”

    方源突然抬手打断了他的话:“陈先生先别着急,请让我把话说完。”

    陈到见方源如此支持自己,因而也就不与他为难了,而是笑着点头。

    “您请讲。”

    方源继续道:“按照楚国之富裕,仓廪之充实,如果发生了饥荒,多半不止是因为天灾,更是因为人祸。

    贵国已经开仓放粮,然而百姓却依然食不饱饭、衣不蔽体,乡里却依然有豪富之家可以穷奢极欲,这说明定是有商贾与官吏互相勾结囤货居奇所导致的。

    豪富之家所拥有的财富,多半是不义之财,而他们的奸行却没有暴露。身怀不义之财,不止没有半点恐惧,反而有恃无恐,以至于可以公然饮酒作乐,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陈到听到这里也不说话了。

    老头两眼瞪着方源,心说你小子到底是哪一头的?

    不过老头倒也坦然,他开口道。

    “方先生想要指出老夫的过失直说便是,我没有某人那么小心眼。

    而且您指出的过失,老夫事后也想办法弥补了。

    自那以后,我已经下令清查各级官吏的个人财富,因为作奸犯科遭到逮捕的官吏足有数百人之多。”

    方源道:“既然您在这件事上已经想办法弥补了,那么戴士充案上为何却仅仅执着于他的生死呢?”

    陈到问道:“您的意思是什么?”

    方源道:“当年卫侯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寻求能够领军的将领。

    子思因此向卫侯推荐了苟变,希望卫侯能够重用他,加强保卫国家的力量。

    但对于苟变,卫侯也是有所了解的。

    卫侯对子思说:我早就知道苟变有统率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

    但你不知道,他曾在做官的时候,从老百姓那里搜刮了2个鸡蛋吃,这人的品行有问题,所以我才一直不起用他。

    子思听了后,委婉地对卫侯说:古来的贤明君主,他们选用人才就像木匠使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几抱粗的杞木和梓材是相当好的木料,中间可能有几尺已经腐坏,但是高明的木匠并不把整个木材扔掉,而是用其所长,弃其所短。

    选用人才也是这样。现在正是战乱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非常需要有才干的人。

    各国都在招贤纳士,但您却竟然因为两个鸡蛋的问题就把一个能率千军万马、能征善战的将军丢弃不用,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卫侯听了子思的话,立即恍然大悟,笑着对子思说:我明白了,我愿意接受您的指教!

    于是他决定起用苟变为将军。从此之后,戎人再也不敢随意侵占卫国的领土。”

    方源顿了一下,接道。

    “戴士充触犯了国法,其罪当诛。

    但他触犯国法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国法的本身,存在着漏洞,以至于王家这样的豪族可以为祸乡里欺压百姓。

    而他的做法,是被百姓所赞赏的。

    这不是因为百姓赞赏他违反律法的行为,而是赞赏他铲除奸人的义举。

    您是法学大家,是被天下法家学子所赞赏的人物。

    楚国的律法是您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法条,也会存在覆盖不到的地方。

    这是您的学识不够深厚吗?我觉得并非如此。

    您的学识虽然深厚,然而天下的情况却远比您的学识更加广博。

    您久居都城寿春,放眼所及之处,无非是您脚下的土地。

    所以您即便可以凭借学识推衍楚国的情况,然而您所推衍出的情况却与真实情况存在着种种偏差。

    您可以想象到如寿春般繁华的城市中所存在的弊端,然而您却无法预估豪族横行的乡里可能出现的恶劣情况。

    而楚墨弟子不在朝堂,他们无法从大局的角度看待问题。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乡间恶霸的实证。

    他们仗剑行义,以心中大义衡量自己的行为,然而却无法预估到自己的做法将会对整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您与楚先生都是从为了天下百姓的角度出发,然而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

    出发点相同,然而您二位站立的位置却不同。

    所以您二位都不是绝对的错误,但又怎么能说自己是绝对的正确呢?”

第28章 方子之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