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楚王之仁[2/2页]
楚王说:“过去成王的时候,子玉作为主帅出征打了败仗,决定自杀谢罪。因为他是独立领军,成王并不在军中,所以尚在情理之中。
现在我亲自率军打仗,你只是副将,结果打了败仗,这全都是寡人的过失,你不必过分自责。”
方源因此笑问道:“如果楚王的性子如魏王那般爆裂,就连将军您的脑袋也早就搬了家,哪里还有机会在这里抱怨他的宽厚呢?
更何况,以您的名声与能力,就算现在去投奔魏王,他也一定会接纳您。那为什么您现在还是心甘情愿的为楚王领军,而不是做魏王的上将呢?”
成玉被问得一愣,他想了一阵子,最后不好意思的摸着后脑勺讪笑道。
“没办法,谁让我也是个贱骨头,偏偏就喜欢我王那个妇人之仁的感觉呢。”
方源朗声大笑着,起身拜道:“就像您说的一样呀。如果贵国的君王像是魏王那般只看重利益,又如何能得到您这样的名将追随呢?
贵国的君王之所以可以吸引列国的君子造访楚国,正是因为他一直奉行仁义的主张,而不愿意以利益来衡量一时的得失啊!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到楚国百姓的爱戴,得到朝臣的拥护,得到天下人的交口称赞。您所看不惯的地方,反而才是他最可贵的品格啊!”
成玉悻悻的摸了摸鼻头:“先生素来强辩,我说不过您。不过您说得对,我王身上吸引我的,也就是他那磨磨唧唧的模样了。只不过……”
说到这里,成玉话锋一转:“只不过我王宽恕公冶良,让楚国得到了一个保一方平安的贤大夫。但如果我王宽恕了戴士充,这绝不会是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成玉忽然向方源问道:“依先生的看法,您觉得我是否应该提前处决戴士充呢?”
方源斟酌了一番,躬身回道:“戴士充杀戮满门,不论是以道德来评价,还是以法律来审判,都应该判处死罪。但将军您想判处他死罪的原因是什么,您想过吗?”
成玉想当然道:“自然是因为他破坏法治,以个人的喜好来衡量他人的生死了。”
方源点头道:“也就是说,您之所以坚持判处戴士充死罪,是因为他用私法来审判本该受到国法制裁的王家,所以您才这么生气。”
成玉点头道:“没错,就像您说的这样。”
方源道:“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我不建议您在行军途中处决戴士充。”
“为什么?”
方源道:“戴士充未经国法裁决私自杀人是破坏法制,如果您未经审判便处决了戴士充,那么您所做的事也就与他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您希望维护法制,就应当让他受到公开的审判,以正当的理由去列举他的罪名,然后在刑吏的监督下将他处决。
这样的行为,才是您应当遵循的做法。”
成玉听得连连点头:“先生言之有理。但是……”
他忽然又捂着脑袋头疼了起来。
“但是我总感觉只要回了寿春,我王定会赦免他。等到那个时候,违反法制的就不是我,而是我国的君王了。
我违反法制,顶多是我一人的过错。但如果是我王来承担这个罪名,他定会被我国的法家弟子攻讦,这可如何是好?”
方源闻言微微摇头:“您错了。在我看来,就算楚王决定赦免戴士充,他也一定会死的。”
“啊?”成玉愣道:“此话怎讲?”
方源道:“您难道还没有发现吗?戴士充杀人后并未逃走,而是盘坐等待,这就说明他并不畏惧死亡,也愿意遵守杀人偿命的法条。
只不过,他遵守的未必是楚国的国法,而是墨家的墨法。
他之所以讥讽国法,只不过是因为看见元家发生的惨剧后,心情悲愤所致。认为国法无法审判王家这样的恶人,所以便以自己遵守的墨法代为审判。
所以,您与其担心戴士充的死活,倒不如多关心关心该如何向国民解释在国法的监督下为何依然会发生元家这样的惨剧。
如果让民众对国法产生了怀疑,那么贵国的祸乱很快就会到来了。”
第23章 楚王之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