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名不副实[2/2页]
郑卓被他问的一愣:“说、说完了。”
“既然说完了,那就轮到我了。”
方源深吸一口气,猛地睁开眼:“我的回合!”
郑卓被他气势所慑,情不自禁地后退一步:“你、你想干什么?”
方源朗声道:“诚如您方才所说,我虽是儒生,但向来兼学百家学说。您方才提到了楚王失弓的故事,其实除了我派先贤孔圣之外,道家先师老子也曾对此事做过评价。
老子听说孔子对于楚王失弓的评价后,点评道:‘不应该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也不应该说人失弓,人得之。而应该把人给去掉,直接说失弓,得之。’敢问郑先生,老子话语中的含义,您听懂了吗?”
郑卓刚想回答没听懂,忽然抬头看见天边一道闪电正在酝酿。
这吓得他赶忙改口道:“听懂了。”
方源笑问:“那请问您听懂了什么?”
“我……”郑卓头冒冷汗:“贵派先贤孔子认为楚人与人不同,而老子认为楚人、人其实都有局限性,因为弓不仅可以被人捡走,也可以被动物叼走,所以此处应该隐去不做表述。”
郑卓此言一出,立马引来晴空霹雳。
只不过,他引来的并不是一道,而是三道。
三道闪电齐声而下,将他电的连连哀嚎。
方源笑道:“您果然没有理解其中含义。您说我反对白马之辩,便是反对孔子,这是巧言令色的诡辩之法。
您只注意到孔子将楚人与人分别开来,却没有注意到孔子这句话的重点,其实是注重万民平等。他赞赏楚王的仁慈之举,但却又不满楚王的仁慈仅限于楚国人民,所以才有了那句评论。
至于老子,他的思想则更为超脱一些。他之所以要求将人字去掉,是因为他认为天地之间,不止万民平等,就连万事万物也是平等的。楚王应该不止将他的仁慈推广到万民之间,还应该播撒到万物之间。
孔子认为万民平等,老子认为万物平等。两位先贤持有这样的立场,您居然还认为他二人会赞成您的白马非马,认为他们会觉得白马与其他马有所不同,这难道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方源言毕,天空电闪雷鸣,水桶般的紫电倾盆而下,几乎将郑卓笼罩其中。
雷声几乎将郑卓的哀嚎完全掩盖,但方源可不打算就此罢休。
他等到雷声停止,又朝着郑卓发问。
“贵派祖师公孙龙子之所以提出白马之辩,他的目的是什么,您还记得吗?”
郑卓浑身皲裂焦黑,满头满脑皆是带血的伤口。
他本不想回答方源,可看见天空中凝聚不散的云团,却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公孙龙子,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
(公孙龙子痛恨当时事物名称与实际相脱离的混乱现象。鉴于君主根据成见“取士”而名不符实的“守白”之论。他主张根据才能有专长而选择人才,所以假借事物来作比喻说明,与“守白”的偏见抗辩,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
方源又问:“那敢问郑先生,公孙龙子所痛恨的‘守白’理论,应该怎么解释。”
郑卓浑身发抖,颤颤巍巍的说道:“所谓守白,包含了道家‘知黑守白’的观点,即明知道一件事情是错误的,也不特意去纠正它,而是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
当时的君主招揽人才,明明招揽的人才擅长治理内政,君主却因为听说他勇武过人,就派他去前线作战。明明人才有领兵的才能,君王却因为他是儒家出身,所以就派他去著书立传。
这样任用人才,他们得到的官职与能力不相符,就是所谓的名与实不能统一。我派祖师公孙龙子所反对,正是这样名不副实的情况。”
第92章 名不副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