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王皆允之[1/2页]
“不可与也!”(不能给!)
东陵侯勃然大怒,大声请命道:“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二百里,是去河西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万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200里,这是割让了河西的一半啊!这样秦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臣说不能给。我愿向您请命坚守河西!)
东陵侯一直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扭转败局的契机。
眼下魏国退出战事,魏赵联军中只剩三万赵军。
赵人虽同样强悍,但毕竟是劳师远征,战线拉得太长。
他们一旦失去魏国的支撑,就连粮草供应都难以为继,更别说打持久战了。
东陵侯自认虽然算不上什么军事天才,但只要他能从秦月容手上要到一部分兵马,再加上他自己豢养的私兵,以及秦国高耸的城墙与防御工事,还是足以将赵军拖延在杜平、元里一线。
只要拖上三两个月,赵军的粮草供应跟不上,那他们不退也得退!
秦月容听了东陵侯的建议,并没有马上下判断,而是开始征询其他人的意见。
“还有别的建议吗?”
这时,平阳侯笑呵呵的走了出来。
“大王,我国久经战事,和平来之不易。如果能与魏赵两国和谈,就算割给赵国三座城池,送上二百里又能怎么样呢?”
南郑侯此刻睁开老眼,抬手阻止道:“不可与也。虽然,秦不能独守。臣请东索救于楚。”
(不能给。不过,秦国不能单独守住河西,我请求向东找楚国求救。)
三位辅国大臣都言之有理。
抛开成见不谈,东陵侯的话最贴合秦月容的心意。
但秦国久战,的确也无法支撑多久了,平阳侯的建议也很有道理。
至于南郑侯的想法,则与她上辈子的处理方法不谋而合。
正当秦月容一筹莫展之际。
朝堂下,忽然响起一阵刚毅之声。
“王请皆允。”
王请皆允?
让我全都采纳了?
这不是瞎胡闹吗?
秦月容皱眉看向台下,出声的正是新任廷尉,那个曾把她驳得无法还击的商君阁弟子韩是。
韩是俯身再拜,继续请求道:“王请皆允。”
秦月容沉着火气,开口问道:“韩廷尉让我三个建议全部采纳,到底是什么道理?”
韩是不慌不忙道:“三位侯爷都是辅国之臣,他们的智略是我远不能及的。所以与其取舍,倒不如全部采纳。只不过,我对于三种方案的实施时间有点自己的看法。”
秦月容刚想斥责韩是,可脑子转过来一想,突然觉得韩是的话中似乎暗含某种玄机。
她耐着性子问道:“韩卿请讲。”
“首先,我想请大王先不要急着答应与魏国和谈。之后,在第一天,您应当按照南郑侯的建议,派出使者向楚国求援,向楚王说明魏赵联军来势汹汹。
第二天,您应当采纳东陵侯的建议,命他领军北上,修建城防、整军备战,以防赵军来犯。
第三天,您应采纳平阳侯的建议,派遣使者携带地图前往赵国,向赵王进献先前允诺给他的二百里土地。
最后,您再通讯魏国,同意与魏王达成和谈。
这,便是我给您的建议。”
韩是此言一出,朝臣一片哗然。
“韩大人,您是不是昏了脑袋?又要和,又要打,又要求援的,您到底是准备干什么?”
“朝廷政令不一,这不是取死之道吗?”
“打也不打,和也不和,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韩大人?”
大部分朝臣们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第73章 王皆允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