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魏王的礼物[2/2页]
“但今天我已经理解了。所谓君子,大概就是方先生和邓先生这样的人吧?”
——————
魏王大殿之中。
魏王端坐王位之上如坐针毡。
他也不知道这会儿把方源放出去,能不能安定邓子陵的心。
要是他们见方源安好之后,还要攻打王城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大殿外响起一声回报。
“回禀大王,王城外的墨家弟子和儒家弟子都退走了。方先生和虞先生正在回来的路上。”
“好!好!好!”
魏王连道三声好。
他满脸喜气的说道:“快,把寡人要送给方先生的礼物带上来。”
方源与虞节走进大殿。
谁知道,刚刚进门,便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穿着脏兮兮囚衣的人正站在大殿中央。
那人听见响动,回头看见方源,冲他微微点了点头。
方源疑惑道:“我与您认识吗?”
那人摇头道:“您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您。但我们彼此肯定都听说过对方的事迹。只不过方先生您的事迹万人称颂,而我的事迹却会遭秦人唾骂。”
方源听到这儿,感觉更奇怪了。
“敢问您的高姓大名?”
那人叹了口气:“我的名字说出来怕污了先生的耳朵。败军之将,百里闵。”
百里闵!
这个名字方源还真知道。
东陵侯在崤山战败,十万大军被灭,当时秦军的副将就叫这个名字。
“原来是百里将军。”
方源想要俯身拜见,谁知道百里闵却死活不让他俯身。
“我只是一介罪臣,一战覆没我秦军主力。而先生却孤身至魏,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说动魏王和谈。我这样的人,哪里当得起先生一拜?”
百里闵说到这里,一时哽咽。
作为秦国戎马一生的知名将领,没有什么能比崤山战败更能让他心痛的了。
方源很想告诉他,崤山之战根本就是因为秦国内部有人里通外国。
可眼下朝堂之上,这事儿他又不好展开说。
因此只能隐晦的提点百里闵:“崤山之战,非战之罪,更非将军之过也。”
魏王可没心情看百里闵哭哭啼啼的,他哈哈大笑着问道。
“方先生对寡人这个礼物可还满意?我大魏在崤山之战一共俘获秦将十三,甲士九千。为了表示寡人与贵国和谈的诚意,这些人,我打算都交给先生带回秦国。”
方源闻言,终于对魏王有了一点好感。
他拜谢道:“《周易》有言: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大王您常常奉行仁义的举措,您的好运很快就会到来的。”
(天地之间的规律变化多端充满整个宇宙,上下无常,刚柔相互变动)
魏王听了方源的话,一颗淤塞的心终于舒畅了不少。
他心中暗道:可算不容易,狗嘴里也能吐出象牙了!
他这么一得意,扭头又问百里闵:“您在崤山战败,寡人却出于仁义释放了您,您感激我吗?”
百里闵闻言叹息道。
“秦魏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打算,和谈释放俘虏也是为了互相原谅,以结成友好的关系。两国的和谈,下臣不曾参与谋划,又敢感激谁呢?”
魏王眉头一皱,又问道:“那您怨恨我吗?”
百里闵摇头:“两国兴起战事,下臣才疏学浅,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在崤山战败做了俘虏。您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惩罚,这是您的仁德。但下臣实在没有才能,所以又敢怨恨谁呢?”
魏王兴趣来了,又问道:“您回去之后,会报答我吗?”
百里闵道:“下臣没有怨恨,对您也没有感激。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感激,所以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魏王听完,觉得这人有点意思。
他笑着问道:“如果既不怨恨也不感激的话,那您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百里闵拱手道:“托您的福,我在崤山战败还能苟活,让我还可以拖着戴罪之身回到秦国。如果回国之后,我王用战败的罪名,将我戮杀在宗庙之中,我也没什么怨言好说。
但如果我王宽宏大量,赦免了我的罪名。那么我愿意率领一支偏师,为大秦守卫疆土。即便遇上了大王您派出的贤臣名将,下臣也不会躲避,而会战至力竭而死,不会再有其他的想法。尽到一名臣子的职责,这就是我报答君王的方法!”
魏王闻言后,久久不语。
良久,他突然站起身来,对着方源和百里闵说道:“你们走吧。”
方源扶着浑身是伤的百里闵朝着魏王拜谢,随后便离开了魏王宫。
魏王看着他们二人远去的背影,忽然慨叹道。
“有此贤士,有此名臣,看来秦国还没到灭亡的时候啊!”
第67章 魏王的礼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