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 吾,大盗也[2/2页]

    但,这还只不过是个前戏。

    他注视着方源,心中也无比好奇。

    你到底会在哪一步倒下呢?

    聪明人也有猜不透的时候啊!

    李据就这样看着方源走过漫长的宫道,来到高阶之下。

    他居高临下俯视方源,丝毫没有上前迎接的意思。

    李据俯视,方源昂首。

    李据盯着他一步一步走完长达千级的长阶,自始至终,方源竟没有低过一次头。

    李据哈哈大笑:“方先生真强项也!”

    (方先生真是硬脖子!)

    方源亦是淡笑:“秦人多强项,不如相国之善弯也。”

    (秦人大多硬脖子,不像相国大人那么擅长低头)

    李据尴尬一笑,他原本想要调笑方源,没想到却被反将一军,差点把自己装进去了。

    “玩笑话而已。大王已经在殿内等候先生多时了。”

    李据带着方源进了大殿。

    刚刚踏入大殿,方源便感到一道道凌厉的视线朝自己看来。

    而其中最摄人心魄的一道当属那个安坐大殿之上,满鬓斑白但却精神矍铄的老人。

    不消多说,这便是当代魏王,魏无疆。

    方源躬身拜道:“秦人方源,拜见魏王!”

    方源一声念完,朝堂顿时陷入沉寂。

    魏无疆只是盯着方源,他没有接受方源的礼数,也没有让他起身的意思。

    而满朝文武,更是低眉垂首默然不语,就好像没有发现方源的存在一样。

    甚至连侍立于魏王左右的张鸿与李据也是如此。

    在安静的氛围中,一股莫名的紧张气息正在弥漫开来。

    过了一会儿,方源见魏王还不让他起身,于是便自行挺立腰板。

    他毫不顾忌的直视魏王,二人视线相撞,几乎碰撞出火花。

    魏王忽然大笑:“寡人听说先生是秦国的儒家君子。儒家尊奉诗书礼乐,今日寡人未让先生起身,先生便自作主张的挺直腰板,这难道不是违礼吗?”

    方源道:“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明然而日亡。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依然清晰可见。

    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我作为外臣来朝见大王,施礼是为了表达对别国君王的尊重。礼法是为了向他人表达心中的善意,而不是拘泥于形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

    如果心怀恶念,即便礼数周到,表面上装出威严庄重的模样,抑或是假装和蔼纵声大笑,也会让人心生厌恶。

    但只要心中怀善,哪怕只是一个轻轻的点头,也能让人如同沐浴在阳春三月的微风之下。大王觉得我说的是吗?”

    魏王闻言不免尴尬。

    他本想给方源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非但没成功,反倒被方源一番辩驳后落了下乘。

    他给方源赔礼道:“寡人年纪大了,有的时候反应没有年轻人那么快。还请先生不要责怪。”

    方源不紧不慢的说道。

    “大王的年纪大吗?您的反应慢吗?秦国在崤山战败的第二天,您的六万大军便从大梁整军出发。七天之内,魏军连下五城。半月不到,河东秦土尽数易手。一月未至,您的大军便摩拳擦掌准备渡过洛水,去往河西烧杀抢掠。

    如果真如大王所说的那样,那我不免要为秦国人庆幸。如果大王再年轻几岁,反应再快上那么几分,大王此刻想必已经坐在咸阳的未央宫里,如同羞辱我一般,正在羞辱陆鞅先生吧?”

    魏王脸红道:“方先生言重了,陆鞅先生是秦国的大儒,寡人怎么会做出那么无礼无义之事?国家之间互相讨伐,这是自古以来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怎么能和羞辱陆鞅先生相提并论呢?”

    方源问道:“大王以为,国家之间的征伐并非不义?”

    魏王点头道:“当然。”

    方源道:“那方源请问,依照魏律,杀人者何罪?”

    魏王道:“杀人者死。”

    “杀人者,可谓不义乎?”

    “为不义。”

    方源朗声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

    对此,现在天下有道德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并认为他们不对,说他们这样做是不义的。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攻伐别的国家,打了败仗,回到国内就戮杀败军之将,责备他们没有战胜。打了胜仗,不止不感到羞耻,反而厚着脸皮让史官将它记载下来,把抢夺来的战利品供奉在宗庙之中,向着国内的百姓耀武扬威。

    做了强盗的行为却不自知,反而冲着国人大喊:吾,大盗也!(我可是大强盗啊!)这样看来,大王您何止是年纪大了反应慢了,您简直就是昏庸无能不干人事!”

第62章 吾,大盗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