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朝会怒斥奸臣,我只求一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至魏[1/2页]

    洛水之畔,停着一辆马车。

    张鸿与方源站在泛红的洛水河岸,眺望远方平原。

    “跨过洛水,便到了我大魏境内。到时候,我们便不必躲躲藏藏,直接沿官道大路行走,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抵达国都大梁。”

    方源此时的心情有些复杂。

    洛水以东,原本也是秦国的疆土,只是因为崤山战败,所以才沦入魏赵手中。

    虽然他的灵魂并不属于这片土地,但看到国土沦丧狼烟四起,方源依然忍不住伤感。

    张鸿很巧妙的察觉到了方源的心思。

    他哈哈一笑:“胜败乃兵家常事,如今天下大乱诸雄并起。今日你陷五城,明日我下十城,这都是再正常不过了。先生不必为此感到难过。

    再者说,也许先生见识到我王的教化后,说不定就幡然醒悟加入我国了呢?到时候,就不是先生的故国战败了,而是战胜了才对。换个角度想想,先生是否觉得念头通达?”

    这话什么意思?

    精神胜利法?

    打不过就加入?

    方源看着张鸿那副笑吟吟的表情,忍不住摇头。

    果然是纵横家的修士,就算掩饰的再好,终究还是有露出狐狸尾巴的一天。

    哪里有利益,便往哪里去。只要选择了强者一方,那么就永远不会失败。

    苏荃对纵横家的评价虽然不能全部相信,但回头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方源道:“先生看到的,与我看到的,并不是一种东西。”

    “喔?”张鸿眉毛一挑,笑着躬身:“请方先生赐教。”

    方源指着洛水,河中央,有十几具随着波浪起起伏伏的尸体。

    从他们身上披着的铠甲和冠带来看,应该是秦国与魏国战死的士兵。

    不知道怎么,方源忽然想起了伯仁。

    伯仁为义而死,尚可以有先贤照拂送入轮回,有他这个朋友帮忙收殓尸体。

    这些人因不义而死,又会有谁替他们的灵魂祈祷,替他们收敛残身呢?

    方源有感而发:“我没有张先生那般高瞻远瞩、雄才大略。自认做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先生在洛水之滨,看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胜负,是五城与十城的得失。

    但恕我目光短浅,看不到先生所能触及的高度。我能看见的,只有洛水中士卒的残躯,只有遍地腥膻、血流漂杵。

    《孟子》有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天下发生这样的惨事而不能阻止,这都是我们这些人的罪过啊!”

    张鸿原以为方源是要谈论国家之间的政事,没想到他突然谈起了天下不仁的道理。

    一时之间,张鸿显得有些尴尬。

    因为魏国之所以会攻伐秦国,是因为他力劝魏王导致的。

    而赵国与魏国的同盟,也是由张鸿一手促成的。

    如果说方源自称有罪,那是他的道德罪恶感太强。

    那么张鸿如果自称有罪的话,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哪怕带到法场立刻行刑,他都不能喊一声怨字。

    张鸿讪笑两声:“我与方先生一样是祈愿和平的,您可不要忘了我来秦国的目的。我不就是为了促成两国重归于好才出使秦国的吗?”

    “真的吗?”方源一点都不掩饰目光中的质疑。

    张鸿信誓旦旦道:“当然了!”

    那日,他在大秦的朝堂上具体说了哪些话,方源现在也没地方打听去,还不是任由他一张嘴随便掰扯。

第53章 至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