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中枢大震动[1/2页]
外国人靠落后一代或几代的科技,割我们韭菜好多年!从今以后,我们该反割回去了!
对于怎么快速赚钱、推进产业链?
李一泽没有过多解释。
与他的轻松不同。
卢世成他们都顾不上吃饭,一直忙活到下午。
做出了一份的完整的战略科技情报报告:包含多项黑技术简介和军工前景分析,准备立即就上报中枢。
“卢局,在上报中枢的材料里,我能提两条吗?”
科研合作没问题,但李一泽一定要明确提出两个要求:
“第一、别派外行人来瞎指挥;”
“第二、谁也不能干涉我的科研计划。”
“这两条,能保证就干!保证不了,那就买卖不成仁义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好多合作项目不是没有前途,却往往死在了内部争权夺利。
“我在前面冲锋的时候,不希望有猪队友拖后腿!”
这是在捍卫科研自主。
李一泽宁可单干,也不会妥协。
这算跟国家讨价还价吗?
他也以为自己的要求有点苛刻了。
主动把两个试验品留给军方——自己表达了诚意,先干为敬了!
10万战斗机器人计划+两条不妥协的要求,就看国家上面的诚意和魄力了!
“小伙子,你太小看我老卢了!”
没想到,卢世成他们竟然非常赞同。
尤其,米央甚至开玩笑,“这两条解气!科学家苦于外行人瞎指挥久矣!”
可不么,外行指挥内行,由来已久!人人深恶痛绝!
“这两条,我现在就写在材料里!”
卢世成当场在上报材料里,敲上了李一泽的两条要求。
还特别用红字加粗、重点标注!
为了引起中枢的重视,卢世成和姜亦德特地联名上报。
通过保密邮箱发给中枢委员会,又专门打电话过去,给中枢领导专门提醒了项目的重要性。
打过了电话,听到说了三五天答复。
卢世成这才长吁一口气。
重大科技项目立项,跟突发事件不一样。
相关部门和智库小组要进行长时间论证、评估,才能完成决策。
想要得到中枢委员会的回复,快的要几天,慢的要几周。
这已经是23局直达中枢的特权了!
如果换成是一般单位要想启动一个项目,一层层向上申报,几个月几年都可能。
万万没想到!
当天,晚上10点多的时候。
中枢秘书处打来电话,找卢世成再三确认了黑科技的真实性。
告诉他,这件事,引起了中枢几个领导的极大震动!
随后很快。
中枢委员会几大领导,连夜召集相关部门开会。
身在各地的17人科技智库小组,都被要求参加了视频会议。
西三拐基地,姜院士也是智库成员,肯定是睡不成了。
一会儿,卢世成和李一泽也应邀,在电话会议中与一众大佬面对面。
当微波步枪、威震天1号,实物出现在视频会议中。
李一泽亲口介绍性能和数据的时候。
智库小组的其他大佬,一看他这么年轻,免不了一通质疑问询。
在他们轮番各种问题轰炸下。
李一泽对各种技术和理论随口而来,还简单介绍了几种他们没听过的新理论、新技术。
“闻所未闻啊!”
“这是百年一遇的天才!”
第23章 中枢大震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