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1/2页]
朱祁镇当然知道其中的原由,这也是他刻意培养朱祁钰的原因。
他要自己这个颇有治国才能的弟弟,培养出一股足以影响朝堂的政治势力,当他长时间在外出征之时,有足够的影响力,来稳住朝堂,让后院安稳。
只是自己这个弟弟还稍显稚嫩,没有往党争方面想而已。
朱祁钰是大明亲王,受恩宠,掌实权,已是天大的幸事。
正因为是亲王的身份,朱祁钰可能觉得犯不着跟别人争这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朱祁钰已经在朝堂中冒头,局势不容他不争。
他或许可以当一个闲散王爷,但他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被人按在冷板凳上,而他自己无能为力时,他能甘心?还愿意只做一个闲散王爷?
名分大位早已定的情况下,宣宗只留下两子,没有争斗的由头,兄弟情深最正常不过,朱祁镇对他信任恩宠,为大明,为皇族,为兄弟,朱祁钰都会牢牢站在他皇兄这一边。
朱祁镇觉得朝堂之中,真要细致划分党派的话,最大的集团是勋贵。
只不过京中势力错综复杂,太过于庞大,京中各营的高级武将,基本都有勋贵的身份。
世代将门,军中新贵,那都是勋贵身份,高门大阀那也是勋贵。
武将勋贵之中,有纨绔没出息的,当然也有继承先辈威风的。
现在的局势,在朱祁镇的刻意为之下,军方与文官划分的很清楚,没有哪位内阁大臣与掌兵权的将领是抱成一团的,深受器重的?王殿下,与军方都没有任何来往。
眼下与浙党相争的是以内阁首辅曹鼐为首的京党。
这些人在朝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大明报了土木堡之仇之后,曾经的出征派与留京派针对瓦剌的对抗,已没有争斗的必要,早已自动瓦解。
京党如同武将勋贵一样,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由多个小团体形成下京党一派,各有各的心思。
如今浙党崛起,迫使他们结成攻守同盟,跟浙党争夺权与利。
朱祁镇是偏向浙党的,朱祁钰想要在朝中有更多的份量,少不了这些被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吏们支持。
而朱祁钰思想理念受朱祁镇影响,提拔的都是些能干事,干实事的官吏,不像老派官员,喜欢有雅名,八股文写的好的文人。
而对于朱祁镇新颖的变革,曹鼐等内阁大臣心里是持观望态度的,不支持也不反对。
他们这样态度,朱祁镇当初可以接受,毕竟只是刚起步,只要不反对就行。
但现在,朱祁镇已站稳了脚跟,他需要大明朝堂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发展。
他需要把老一派的人,渐渐淘汰出朝堂之上,淘汰他们,就需要新生力量顶上,而新生力量的培养,需要时间。
内阁大臣,六部九卿的老人们,朱祁镇不能过于得罪。
远东行省官员的任命,朱祁镇给了浙党一半名额,如此能确保朱祁钰在远东顺利的开展工作,另外一半给了京派举荐的官员,朱祁钰在远东有大义名分,京派举荐的官员,依然要听他的。
区别在于,用的不那么放心跟顺手罢了。
远东各卫所与奴儿干都司指挥使的位置,是军部各方争抢的目标,远东尚未稳定,小规模的抗斗时常出现,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嫡系部队能够在那里混一份资历与军功。
武将的争夺就显得直接明了,不像文臣那么的步步为营。
在远东武将任命这一块,朱祁镇面临的问题跟文官一样,他手底下没有中生代的武官可以用。
雷霆军的将士,资历太浅,年龄太小,再加上军功没那么的硬,奴儿干都司指挥使的位置,现在肯定是轮不到他们的。
第189章 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