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陛下去哪了[1/2页]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大明境内战火平息,全面恢复安定。
鞑靼、女真连大明境内都没进一步,就被东北军像狗一样也撵跑了。
跑了不算,还追了他们几千里。
居庸关外的瓦剌部,大半数死在居庸关下,溃军被居庸关骑兵追至大明境外,死伤无数。
瓦剌也先部,在大明各地的援军支援下,也已经退走。
而宁王叛乱,在兵部侍郎于谦的支持下,基本可以算是兵不血刃的就被平叛了。
这不到一月的时间,战火给大明留下了许多伤口。
军士死伤惨重,据兵部统计,大明军队士兵阵亡累计达七万之巨。
其中三大营刚组建的五万新兵,一战就折损过半。
各地卫所的士兵有近三万阵亡。
而各地卫所又以陕西为最,单单陕西境内,卫所士兵几乎全军覆没,人数阵亡足有二万之多。
各地卫所士兵在收复战中,也有阵亡。
居庸关守兵,十日里被瓦剌持续攻城,累计也损失军士三千有余。
被战火波及最大的还是陕西的百姓。
瓦剌兵掠夺成性,饶是有首领也先的刻意约束,依然还是有许多村镇的平民百姓被瓦剌兵砍杀,村镇被洗劫一空。
百姓四处逃亡,一时间兵荒马乱,陕西行省急需朝廷安抚。
在宁王伙同锦衣卫代指挥史反叛中,朝廷的兵部尚书被叛贼刺杀。
锦衣卫项系被严查。
宁王一脉的相关官员,除了死在乱军中的,其余也被朝廷以谋反罪逮捕。
一时间,北镇抚司连同刑部大狱,以及各个府衙的大牢,人满为患。
战乱给大明留下了诸多伤口,不过大明的底蕴在此刻显现了出来。
大明核心地京师并没有乱。
各种政令有条不絮的下达于各地,这主要归功于文武双全的兵部侍郎、内阁学士于谦。
武功方面,在大明精锐三大营悉数出动,兵部尚书又被刺杀的情况下,是于谦站了出来,在兵部运筹帷幄,统帅全局。
在京师之地,他还亲自带人粉碎了锦衣卫指挥史项文石的阴谋。
并亲自组织了内城南边三大门的保卫战,直接拿下了宁王叛军。
随后一天之内,粘合守卫军与宁王叛军,组建了西北驰援军。
文治方面,首辅曹鼐威望不足,在乱局之中,魄力也不足。是于谦力主孙太后出面立?王为监国,安朝堂之心。
是他以内阁学士的身份,上下通达,在战乱时期,全国政务依然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户部尚书王佐提议的新策,市舶司的航海运作,都依然在进行着。
战后,针对陕西的安抚措施,于谦与内阁各学士,及时的下达了内阁政令。
有大功者,居庸关的守卫将士算一份。
五万驰援陕西,成功守住米脂山马场的新兵部队算一份。
居庸关可谓大获全胜,以很少的代价,歼灭来犯之敌,并逐敌出大明之境,收复失地。
而五万援兵,以血肉之躯,硬抗瓦剌骑兵,拦阻了瓦剌攻势,守住大明帝国的一条腿。
有功也壮烈。
陕西境内,涌现了诸多忠臣良将,比如在西安城以身殉城的陕西都指挥史金天纵,以及一众将士。
还有在陕西境内一直组织抵御瓦剌的陕西巡抚聂济等官员。
有功之臣待封赏,有罪犯人待惩罚。
然而他们的皇帝陛下,却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在这件事情上,内阁成员,包括于谦在内,有些束手无措。
陛下去哪了?
第80章 陛下去哪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