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在军中处理朝政[1/2页]
内阁提交上来的全国各地奏疏,秉笔太监金英代为审阅批奏,代掌印太监张宝负责盖章。
张宝只是个小太监,折子自然是以金英的思路为主。不过张宝也有其存在的重要性,那就是代朱祁镇监督金英这个手握批阅大权的人。
信任一个人,也不能放任,权力是把双刃剑,容易乱花迷人眼。
朱祁镇出宫后,特意交代过两人,遇事难决的折子,上交。同一件事有诸多大臣都上奏的折子,挑一两本典型,上交。
还有单独交代张宝的,如果他盖章时觉得有不妥的地方,那也上交。
卖爵与驿站两大变革,在朝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弹劾户部尚书王佐的折子比比皆是,金英挑了两本折子,送给朱祁镇阅读。
驿站从军用到军民两用,原本应该是要遭到军方反对,不过在英国公为首的武将集团领头人们都保持了默认,还给找寻他们而来,求他们出面弹劾的武将们解释。
此举并不会影响军务、信息的正常传递,而且还能利国利民。
所以,在驿站变革方面,更多的是地方上武将不明觉厉,上了折子。反倒是文官御史们,照例跳出来,弹劾一番,提出不同的意见。
反正这些御史们,总能找到反对的理由,弹劾的角度。
不弹劾一番,他们这些御史岂不是没了存在感,朱祁镇根本懒的理会他们。
相比于驿站改革的小风小浪,卖爵激起的,在朝廷中激起的就是惊涛骇浪了。
上到都察院右督御史,下到地方七品县令老爷,参与弹劾的占据了半数以上,各种以太祖国策、历朝历代,为核心论述而抨击卖爵举措的折子,比比皆是。
这只是临近京师地区送来的折子,还有更多全国各地因为路程原因还没到达的折子。
影响特别之大。
其实朱祁镇知道,卖爵已经动了官员们的一些利益,主要体现在明面礼仪当面。
试想一下,一个七品县令大人,原本地方乡绅、地主、商贾,对你客客气气,见面要作揖拜见你的。突然他们成了拥有爵位的爵爷,按礼你还得先拜见他们,这一时间如何他们能受的了。
应付这些,那就是用国策为大义,用乡绅巨商们做先锋。弹劾可以弹,你随便弹,内阁正常审阅,然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内阁除了朱祁钰与于谦这两位出京的钦差大臣,剩下的五位有三位是出征一派,他们可是与王佐有着同一目标的,知道这些钱会用来组建三大营。
剩下两名内阁成员,即使有心制止卖爵,也无力阻止政策的实施。
只要有巨商、地主们,拿出银子或同等于银子的物品上交给户部,那么内阁就会拟出折子,上交朱祁镇这个皇帝陛下,由他下旨,受封爵位。
程序流程一应俱全,爵位名正言顺。
如果部分官员暗里抗拒,那么就由这些新晋爵爷与他们搏斗去。
如果明着抗拒,那么不好意思,你这是抗旨不遵,后果可想而知。
金英还附上了一份名单,这是用请辞威胁皇帝的人员名单。
里面足有几十人的朝臣官员,意思就是,如果陛下不收回成命,他们这些人就全部告老还乡。
朱祁镇看后一笑,巴不得呢,这是意外之喜啊。
按例,告老还乡的官员,皇帝要挽留,然后官员们再辞。批准之后,官员落叶归根,颐养天年,朝廷依旧给他们发放半数俸禄。
第46章 在军中处理朝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