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背锅你去[1/2页]
再看朱祁钰附的审阅建议,这小子居然写的反对。
圣祖之国策,天下之基石,岂能轻易改之?
朱祁镇一上火,“来人,召?王。”
如今变革自己才动了冰山一角而已,还没真正涉及到勋贵阶级的利益,就已有不少人以祖宗留下的国策不能动为由,跳出来反对。
这些人,朱祁镇都是在脑海里的小本本里记下了的,日后会找机会,格掉他们的官身。
自己这个便宜弟弟居然也是这一行列的人,必须把他的思想观念给掰一掰。
内阁尚有三人反对军队收人的变革,何况外面的朝臣。
朱祁镇躲着不上朝,也是有好处的,起码不给他们正面跳出来反对的机会,这帮文人不乏口舌犀利之辈,搬出一点大义,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他直接通过内阁走票拟流程,到了批红阶段,写上同意。
即使内阁反对,那也是反对无效,决定权在于朱祁镇自己的手里。
之所以现在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怕激起勋贵地主阶级的反弹,朱祁镇深知道自己要整个大明的统治阶级,在没有绝对的力量之前,只能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这批内阁,问题倒不大,他们的资历威望与三杨时期的内阁比起来,差的太远。朱祁镇这个皇帝不用担心内阁权力影响到皇权。
英宗九岁即位,三杨辅政,军国大事实际由内阁处理决断,三位杨姓阁老,每一位都位列从一品的三孤,少傅、少师、少保。
如果是这样的内阁,朱祁镇想要变革,没有他们的支持,就算用皇帝身份一意孤行,改革的政策也落实不下去。
就像今日军中的英国公一样,动不得。
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
内阁大学士,初期也只是扮演着皇帝秘书的身份,原本品级并不高,最高不过正五品的官身,比起六部,差的很远。
但随着内阁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内阁成员的官位也在不停的提升,许多阁员在朝中身皆数职,如当朝的内阁首辅曹鼐,他就身兼刑部尚书一职。
阁权在宣德时期,就完成了对六部权力的赶超。
但比起三杨时期,曹鼐他入阁不过数年,在百官中的威望还是远远不如。
曹鼐就像井源在军中的地位一样,还属于青壮派,与英国公这等人物,无法同日而语。
没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首辅,不见得是坏事,如此内阁就能保持不同的意见,博采众长,避己之短。
内阁成了一言堂,反而是皇帝不想看到的局面。
这也是朱祁镇把于谦跟朱祁钰塞进内阁的原因。
不过这便宜弟弟,居然与自己的思想不一致,这可不行。
朱祁钰不同于朝臣,他可是以宗室亲王之身入阁,时间一久,他的想法看法能直接影响很多观望的朝臣。
朱祁镇既然给了朱祁钰权力,自然是要他站在自己这边的,如果思想观念掰不过来,那朱祁镇只能让他回家吃饭喝酒玩老婆,做个闲散王爷。
朱祁镇留着自己这个便宜弟弟,日后是有大用的。
朱祁镇抽空先召见了等待已久的翰林才子齐扬。
齐扬行礼后,递上了代笔的罪己诏。
朱祁镇翻开细看,很满意。这篇诏书,情感饱满、抑扬顿挫,一下就能激发观读者的情绪,与诏书主角形成一道共鸣之心。
不愧是翰林院的大才子,一支很完美的笔杆子。
“齐爱卿,大才。”朱祁镇忍不住的夸奖道。
这篇诏书,朱祁镇决定先留着,等决定再出征瓦剌的前夕,下达全国,让官员百姓同仇敌忾,上下一心。
朱祁镇也不得不服,好的一篇文章,有时候能胜过一支雄师。精神有时候比肉体更强大。
“臣所学不及陛下万一”,齐扬谦逊道。
第30章 背锅你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