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锦衣卫体系的弊端[1/2页]
朱祁镇现在只是看这井野这小子比较顺眼,却怎么也没想到,日后这小子会是大明璀璨将星中最耀眼的那颗。
朱祁镇把井野带回了乾清门,当他的贴身侍卫,直属千户马肖麾下。
职位依然还是没有品级的青衣锦衣卫,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小子以后官途要青云直上了。
朱祁镇对井野是挺满意的,年纪虽小却不莽撞无知,被自己带回之后,也没有在同僚面前自满自大。
井源无疑是个好父亲,养的儿子,有勋贵子弟的优点,却无勋贵的毛病。
不过朱祁镇对于内宫的锦衣卫不甚满意,对锦衣卫的制度也不甚满意。
自太祖设立锦衣卫所,初编制为5600,同一般的卫所一样。自经过几朝的发展后,锦衣卫存在的实际功能,其重要性,慢慢的壮大成几万人的庞大队伍。
锦衣卫不但有护卫皇宫的职责,还有拱卫京师的重任,下辖抚司也有追捕、审讯内贼外寇的职能。
战时,锦衣卫也是要上战场的。
朱祁镇看到如今锦衣卫的战斗力,很是不堪,甚至都不如有实战经验的地方军。
天下承平已久,军队战力相比成祖朱棣时期普遍下降,但锦衣卫身为皇家精锐之师,外御强敌,内稳治安,这么一支部队,帝国花大价钱养着的部队,如果出现许多混子,那么对于大明的伤害是致命的。
朱祁镇回乾清门之后,招来洪高礼,让他把翰林院记载锦衣卫的书籍都给取过来。
待成堆的书籍送到乾清门后,朱祁镇让井野帮他一起查阅。
想改革,就要彻底了解锦衣卫的起源与制度。
明代锦衣卫官员的选任途径主要有功升、荫叙、皇亲外戚授官、传升、改调等方式。
一,功升
功升主要指的是因为随从征战、抓捕盗贼或是在其他方面立功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从而担任锦衣卫官职的,这个功升的制度,最是合理不过。
通过立功而升授锦衣卫官职的情况还有很多,一些有功之臣深受皇帝喜爱从而担任锦衣卫官员。
二、荫叙。
文、武臣子弟因为先祖或父亲等担任锦衣卫官职时所立的军功,从而承继父辈留下的职位。
不单只是儿子继承老子,一人立下的军功,侄子,家族晚辈,也能以推封的形式,获得锦衣卫的职位。
这类人,能力参差不齐,裙带关系比比皆是,虎父犬子屡见不鲜。
荫叙制度在开国初期为鼓励武将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天下承平后,很快就偏离原本方向,泛滥的趋势愈发明显,直接对锦衣卫的战力、作用,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朱祁镇要从这方面着重下手。
三,皇亲、外戚授官。
明朝的皇亲、外戚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担任锦衣卫官。
朱祁镇看着身边认真查阅的小伙子井野,这小子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就无需选拔,考核,一句话就直接进体系。
这点就是明晃晃的耍特权了。
当然井野这小子是不错的,但朱祁镇心里清楚,像他这样的,是极少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先辈的余荫往往让后辈不思进取。
皇亲、外戚等担任锦衣卫官职,掌握着极大的权势却又无所作为,这不仅不利于锦衣卫官职体系的正常运转,也对整个官场的有效统治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因素。
两人翻阅这些典籍,一直到傍晚时分。
朱祁镇站起身,“走,陪朕一起锻炼锻炼。”
格斗术的练习,需要一个对手。
“遵旨”,井野跟上。
朱祁镇随口问了一句,“你有没有觉得,我们锦衣卫存在着一些问题,隐患什么的?”
井野没有老臣的拘谨慎重,他直言道,“锦衣卫兵员的补充就存在问题,几朝的发展之后,整体战力或许已经比不上创立初期的先辈。”
“哦?说来听听,问题出在哪?”朱祁镇心中有些惊讶,是这小子聪慧明朗,还是问题已经很明显,使得小年轻们都知道。
少年一针见血的指出来,“下午所阅之籍,结果今日所见,荫叙、贵族免核,都使得锦衣卫战力下降。”
朱祁镇再问,“那你说如何解决?”
“收回特权,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主辈留下功勋的,子弟们也要通过考核。锦衣卫人员的补充,不能局限军户,贵族,能者居之。”
少年井野的见识,让朱祁镇刮目相看,但少年考虑的,却也是不够全面。
收回特权,能者居之,这几个字,如果能实施下去,确实能一改锦衣卫的颓势,此策略就算放在军中也是适用的。
可惜,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实施起来却可能会动摇国之根本。
因为收回特权,直接动了所有统治阶层的奶酪,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或许比瓦剌兵临北京城下,还要凶险。
朱祁镇这几日,脑海中有构思一些改革措施,但这些利国利民的政策,需要朱祁镇站在所有勋贵朝臣的对立面,现在远远不是时候。
不上早朝,是朱祁镇作为皇帝的任性,躲在内宫,是朱祁镇对皇帝工作不合理的抗议,虽然此举会有较大的影响,但那更多的是他个人的处事风格、展现的个人懒政形象。
许多朝臣保持默认,因为他们也不想半夜三更就爬起来准备上早朝,反正是皇帝开的头,带的头,史书记载上,也不会谴责他们。
但是如果让他们家中的土地也交税,他们的俸禄也交税,他们的子弟不能轻松的谋一份铁饭碗,这帮人肯定会抱团起来,把制定这些策略的人给撕碎。
这一点,朱祁镇心里清楚,三大营组建未完毕,战功未立,支持自己的铁杆还没有几个。
总结来说就是手里的拳头还不够硬,办不了。
在打击瓦剌这个方向上,英国公这些大佬,绝对是朱祁镇的铁杆支持者,但是在面对朱祁镇实施回收特权的改革措施时,他们就不会是朱祁镇支持者了,或许他们会保持沉默,但绝对不会支持回收特权。
因为他们这些人就是大明的特权阶级。
朱祁镇看着少年无知无畏的脸庞,笑着说道,“你说的不错,很有见地,但是现在时候尚早,等你帮朕在战场上打赢一场又一场的仗后,我俩兄弟就一起去干这些事情如何?”
“陛下,收回那些皇亲国戚,朝臣勋贵的特权,会让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立马有显著的提升。不过,小民年纪虽小,却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家姐时常告诫小民,切勿好高骛远,思考问题时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想一个方向。”
“呵,你姐还挺有想法的,她说的没错。你刚才的这番话,是你自己所想,还是你姐告诉你的?”朱祁镇好奇的问道。
井野带些少年的不服气,这显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姐姐教的一般,他急忙说道,“那自然是小民心中所想,我姐乃一介女流,能有多少见识。不过家姐确也常常与小民在家中讨论一些战事、国事。”
第20章 锦衣卫体系的弊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