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劳累悲催的皇帝生活[2/2页]
朝会的第四部分,是处理失仪官员。
御史,鸿胪寺官员出奏,群臣为官位针锋相对,失仪之处颇多,两部官员奏了一大串的名字,其中就包括要与左督御史割袍断义的大学士陈循。
朱祁镇大手一挥,全免了。
在鸿胪寺官员高呼的退朝声中,朱祁镇回太和殿内,百官退去,早朝结束。
百官有各自的衙门,退朝后没有专门传召,就会回去去办公,皇帝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朱祁镇入了太和殿后,有诸多朝臣求见。
早朝会容后再议的事情,太多了,朱祁镇这个皇帝在早朝中,碰到两派针锋相对的事件,压根就没决断下来。
朱祁镇先在太和殿接待了英国公、首辅曹鼐一行人,他们先是解释了昨日小言官逼迫罪己诏的事,表示反应不及时,并强烈谴责了御史台的官员,再次强调了荣辱与共这约定。
然后才由曹鼐开口说,镇京大都督这官职的作用,以及重建三大营的利害关系。
三大营创建于成祖朱棣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数早已经不是初建时的一营几千人,巅峰时间算上下辖的几个卫所,兵力足有十几万人之众。
三大营的作用,进可开疆拓土,纵横四海。退可拱卫京师,保家卫国,是整个大明帝国的精锐力量。
三大营在英宗亲征瓦剌的时候,损失惨重,现如今急需补充兵员,重建战力。
朱祁镇答应众官员,再次强调荣辱与共这四个字,表示必然支持他们。
出征派离开之后,朱祁镇再接待了留京派一众官员,他们并非完全反对重建三大营,其表达的核心意思,无非就是要惩戒出征派的一众官员,哪有损兵折将,还升官进爵的道理。
朱祁镇又耐着性子,与他们解释一番,表示这此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宠信奸佞,朝臣应当齐心协力,收复边疆,扬我国威。
安定了两波人之后,朱祁镇一阵疲惫,自昨日班师回朝,到现在,竟是片刻没睡。
然而,内阁审阅的奏疏,又送到了太和殿,朱祁镇的身前。
昨天处理的折子,是内阁与监国朱祁钰堆积下来的疑难处理的奏疏,原本大部分的奏疏,是批奏了的。
今天送来的,才是全国各地正常上奏的折子。
又是堆积如山的折子,本就一夜未睡,朱祁镇看着一阵脑大,硬着头皮处理了起来。
这些个全国各地的奏疏,简直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有告状的,有请安的,有抱怨的,甚至还有九品小官直达天听的奏疏。
其上奏的折子内容是,乡村的耕牛得了传染病,上报给上官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当地乡绅联名,直接给京师朝堂上了奏疏。
朱祁镇无语至极,这都叫什么事,皇帝也是个普通人,又不是机器,什么样的折子都一股脑的让皇帝来处理,哪里忙的过来。
而且有些折子还洋洋洒洒的,像是卖弄文采,有些则是废话连篇一大堆无用文字,看起来都费劲。
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难怪勤政的皇帝,如太祖、成祖,还有后来的崇祯,处理政务要通宵达旦的。
难怪许多懒政皇帝的手下,会出权倾一时的大宦官。
这些政策从根本上就有问题。
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的至高权利,废除了丞相制度,从而开启了明朝特有的票拟、批红行政仿方针。
亲自处理的皇帝,每天要累死累活的。
假手于人的皇帝,又容易出权臣。
朱祁镇让高洪礼喊来张宝,三人继续处理这些政务。
张宝年轻倒还好,年老的高洪礼,精神状态已经顶不住,昏昏欲睡的,盖个章都在打瞌睡。
内阁的成员,曹鼐虽为首辅,但资历与威望不足以压服众人,导致一些政略,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这些意见不一的奏疏,也通通上交给朱祁镇,附带的建议也是许多种,让朱祁镇来决断。
而现在的朱祁镇,又为了照顾百官的情绪,采取的都是温和、中庸的态度,他分外的看中百官对自己的印象,是对谁都不想得罪。
如此一来,一天的劳累,让他觉得这皇帝当的生无可恋。
百官看似都给他面子,听他的,但实际上,他提出什么政见,都有人跳出来反对。批的折子,也都是内阁建议好的。
还谈什么号令天下。
朱祁镇觉得当皇帝还不如当雇佣兵呢,虽然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但自由自在,想喝酒就喝酒,想抱着妹子睡就抱着妹子睡。
第13章 劳累悲催的皇帝生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